
↑林友飛工作照。
“多數(shù)患者是輕癥。但新冠肺炎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病情發(fā)展很快。有的病人送來時還只有發(fā)燒癥狀,當(dāng)天晚上就開始胸悶呼吸困難。”林友飛說,救治組對每位病人都不敢掉以輕心,救治可以說是爭分奪秒,步步驚心。
醫(yī)院每天都要組織多次對病人的病情討論,并根據(jù)病情變化隨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
為了節(jié)約防護服,值班醫(yī)護人員在隔離區(qū)一工作就是七八個小時。實在太累了,只能挺直了靠著墻壁稍微閉目養(yǎng)神。動作還要很小心,防護服萬一繃裂了,就有暴露感染的風(fēng)險。
“因為隨時可能有電話打過來,隨時可能要參與搶救,我們永遠都是緊張的狀態(tài)。”林友飛說。
患者的情緒也并不穩(wěn)定。年齡最大的93歲,需要更悉心照顧。一些癥狀較輕患者,常忍不住要出去走走。“我們也引入了一些心理咨詢服務(wù),讓這些病患更好地面對病情,配合治療。”
“樂觀,是打敗病毒最好的良藥。”林友飛說。
在林友飛退出“火線”接受醫(yī)療觀察的第三天,王新航開始接受新一輪的戰(zhàn)“疫”任務(wù)。
只能在視頻里偶爾見到爸爸,女兒便將思念畫進自己的畫里,寫進自己的心里。
“有一天,從半夜忙到清晨7點,看著窗外的陽光照了進來。那一刻,我覺得能夠上街走走的日子真好。”林友飛說,從第一例,到十幾例,看著患者治愈出院,大家感到十分欣慰。
戰(zhàn)“疫”仍在持續(xù)。“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快擊敗病魔,讓人們能夠盡快在春暖花開之時,和家人重新回到街頭,伴著笑聲。”林友飛說。(記者 孟昭麗、陳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