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1月16日訊 據(jù)“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發(fā)布 五虎山,因山有五峰,巖石狀若虎形,故名“五虎山”,又稱方山?!而P鳴三山》中說道,老福州素有一種說法:“一旗,二鼓,三高,四虎”,其所謂“虎”者,即五虎山也。
從空中俯瞰五虎山,驗證了那句古話“山體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橫屏觀看(王立強/攝)
↓↓↓

五虎山地跨閩侯縣的祥謙、南通兩鎮(zhèn)。南北走向,綿延數(shù)里,最高處600余米,外形平坦,遠望端正,故謂之“方山”。歷來名人高僧都對五虎山情有獨鐘,對五虎山的雄偉壯麗極盡贊美之辭。

▲(五虎山山谷中的“明珠”——方山水庫•王立強/攝)
今天,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來到五虎山,探尋這座圣人筆下“神仙所居”名山和那些與之有關(guān)的傳說軼事。
巖峰挺拔風(fēng)光麗 物華天寶惠民生
古時,五虎山隸屬清廉里,是閩縣、侯官兩縣的天然分界線。五虎山從北至南排列有五只虎,當(dāng)?shù)厝艘来蚊麨?ldquo;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尾虎頂”。其中前四虎齊頭并列、面朝北,剛好面向福州市,唯尾虎頂這一只面南,故俗稱“回頭虎”。回頭虎海拔高約611米,為諸虎之最。

▲(近距離面對五虎山,從右向左分別是:小虎、大虎•王立強/攝)

▲(接上圖,從右向左分別是:白面虎、岐尾虎、尾虎頂(又稱回頭虎)•王立強/攝)
“鮮為人知的是,在‘大虎’和‘白面虎’之間還有一只‘碎虎’,因該峰巖石多呈碎狀得名,此‘碎虎’山形陡峭,頂上的平臺卻最為平坦寬闊,若在其上宴請,可擺20多桌酒席。”今年66歲的村民林木基說。

▲(最“孤獨”的一只老虎——回頭虎,山腳下就是三溪口水庫•王立強/攝)
老林是毗鄰五虎山的祥謙鎮(zhèn)洋下村村民。2014年,他搬入五虎山中,擇地而居,至今已五年有余,對五虎山的一草一木,地形風(fēng)俗了然于心。

▲(在五虎山白面虎懸崖頂仙人足跡石上,有南宋理學(xué)宗師朱熹題寫“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等石刻•王立強/攝)
朱熹有詩贊道:“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里剖寒玉。”歷代的記敘,都突出了五虎山的挺拔秀麗、物華天寶。“山頂和山坳在改革開放前還種植地瓜近1500畝,年產(chǎn)15000石,不但可以養(yǎng)活洋下村3000多人口,村民還能將之挑到外地去販賣,這正說明了五虎山是一塊寶地。”林木基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