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宜業(yè)新倉山(倉山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2018年8月,福州倉山閩江南岸,高樓拔地而起,道路車水馬龍,閩江兩岸燈光璀璨。楊婀娜 攝
70年來,盡管一些記憶正在消逝,但一些變化也造就了我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榕城的樞紐之地
如果你在倉山生活過,或許記得上世紀70年代江心公園,還只是江心中的孤島。
1982年8月1日江心公園建成開放,才有“愛情島”的美譽。那時候江上并沒有橋,1992年江心公園懸索橋竣工,1999年才有三縣洲大橋。

1983年的福州江心島(江心公園)。游源飛 攝

歷經(jīng)滄桑的江心公園懸索橋。(資料圖)

建在江心島上的三縣洲大橋。俞松 攝
2019年,三江口大橋主線通車,三江口片區(qū)交通樞紐大動脈徹底打通。(倉山區(qū)委宣傳部提供)
隨著時代的變遷,出行方式也發(fā)生了大變化。
2010年4月26日,福廈線動車組開通的當天,福州火車南站正式投入使用。

火車南站(資料圖)

看得見的變化:“紙褙小城”已經(jīng)華麗蛻變,38條主干道、20多座跨江大橋、9條地鐵線及火車南站打造無縫對接立體交通,倉山已成為福州交通樞紐。

70年來,你已不是當年的你,卻是更加幸福的你。
承接古今的特色地
如果你在倉山生活過或許會發(fā)現(xiàn),不少倉山老洋房早已舊貌換新顏。


愛國路2號(原美國領事館)倉山水電設備安裝公司舊址。(資料圖)
時光,在流水中蕩漾,穿行于弄墻之間,宛若在歷史的回廊尋覓,這里有濂江書院、羅宅、陳氏五樓、林森公館......每座房子都有故事,穿越歷史風霜后長成別具特色的倉山建筑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