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花溪水中倒映出兩岸畫卷。
媒體曝光度最高——流花溪:再現(xiàn)飛花逐流水
背景回顧:
流花溪曾因飛花逐流水的美景而得名,卻一度成為“堰塞湖”“垃圾山”。
據(jù)統(tǒng)計,自2009年3月以來,福州晚報曾21次曝光流花溪垃圾亂倒、渣土成堆、河水如墨等問題,并引起了有關(guān)單位的重視。
治理成效:
流花溪河道綜合整治工程于2016年底正式啟動,將河道拓寬至15米到80米不等。從“傷病滿身”,到“治愈”可期,再到活力新生,流花溪暢通了水脈,消除了黑臭,也再現(xiàn)了美景。
回顧過往,為了有效治理流花溪,施工方從浦上大橋橋頭到灣邊水閘,新開挖了4362米的河道,沿河兩岸均鋪設了截污管道,保證污水不入河。目前,流花溪水質(zhì)有了明顯提升,加上鄰近烏龍江的天然優(yōu)勢,還能利用潮汐進行水體交換,讓水多、水動、水清的美景常駐。
在景觀提升方面,3.98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全部進行了梳理改造,新增景觀步行道長度約9公里,打造香積煙雨、流花疊影、流花戲蝶等5處各具特色的景點。沿線種植的樹種超35種,以榕樹為主,點綴以福建山櫻花、香樟、桂花、茉莉花等觀賞植物,甚至還有蓮霧等果木。

三角梅扮靚浦上河。資料圖
率先“卷地毯”——五四河:“加速引擎”顯成效
背景回顧:
五四河長約1.26公里,整治之初又黑又臭。內(nèi)河舊有施工模式為市政、電力、自來水、燃氣、溫泉等工序分別施工。為縮短工期,市水務集團采用了“卷地毯”施工法,把房屋征遷、水體治理、管線遷改、苗木移植、園林綠化、道路改造等工作有機結(jié)合起來,像卷地毯一樣,同步實施,提高施工效率。
五四河截污管道和景觀提升工程原本分別計劃于2018年9月底、10月底完成,但“卷地毯”施工法使之提前兩個月完工。
治理成效:
在三角梅的掩映下,五四河水潺潺流動,老人們坐在觀風亭廊內(nèi)說著家常、聊著故事。五四河在眾多內(nèi)河中不是最美的一條,但其治理經(jīng)驗被推廣的面卻是最廣的。2018年7月30日,福州在全市推廣“卷地毯”施工法。
“卷地毯”施工法,在最多的時候,需要18個部門協(xié)同作戰(zhàn),做到治一條清一條、完工一條開放一條。
目前,“卷地毯”施工法已在全市內(nèi)河治理中推廣應用,為各條河道治理的掃尾攻堅提供了“加速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