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藝術扶貧·戲曲、曲藝進校園成果展演 。
文化活動:從“少”到“多”
“西湖歡樂之聲”激情廣場合唱團的歌友王品榕雖已過耳順之年,但看上去很年輕。8日,他笑著告訴記者:“我每天上午或下午到鼓西街道綜合文化站參加活動,晚上來西湖公園與歌友同聲放歌,退休生活非常充實。”
記者注意到,王品榕除了隨身帶著保溫杯潤嗓,還帶著一臺小收音機。“可別小瞧這臺收音機,它可是我的‘音樂老師’。”王品榕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初期,他攢錢買了臺小收音機,跟著廣播學唱歌,拿手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一大批歌曲就是那時候?qū)W的,“當時文化活動非常少,一年只有元旦、春節(jié)、國慶等重大節(jié)日才有文藝演出,好不容易有演出,還得單位人員輪流著去。因此,收音機就成了我當時文化生活的寶貝”。
說到這,王品榕話鋒一轉(zhuǎn):“今非昔比,現(xiàn)在福州的各類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僅上個月就有第七屆福建藝術節(jié)、福州市第十二屆合唱音樂節(jié)等大型文化活動。我不僅觀看了不少劇目,還參加了福州市第十二屆合唱音樂節(jié)的演出。”
據(jù)介紹,為豐富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我市文化部門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服務,打造“文化惠民·六進(進社區(qū)、進農(nóng)村、進校園、進軍營、進企業(yè)、進廣場)”、“激情廣場大家唱”、“相約九日臺”周末音樂會、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jié)等一系列文化服務品牌,深入開展“一鄉(xiāng)(街)一特色,一村(社)一品牌”活動。其中,“文化惠民·六進”活動已堅持近20年,受益群眾20多萬人次,農(nóng)村公益電影放映年均超過2.7萬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