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道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臺海網11月16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道,走在今日的福州城內,鳥語花香,郁郁蔥蔥的美景隨處可見。如今的福州,已是擁有114處公園、近4000公頃公園綠地和1萬多公頃城市綠地的綠色之城。而在40年前,福州僅有7個公園,園林綠地不過200公頃。改革開放前,全市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僅為4.8%,如今則達到44.36%,40年擴大了9倍有余。在園林專家邱泰斌看來,40年的改革開放,正如一陣春風拂過大街小巷,帶來了綠色與花香,也帶來了希望與活力。
1978年到1995年:多處重點公園上馬改造
西湖公園、南公園、林森公園(原倉山跑馬場)——總面積40多公頃的3個公園,2000多株散落在主干道上的行道樹,這便是福州最早的幾處公園與綠化。由于歷史和經濟原因,改革開放前,福州的公園與綠化發(fā)展較為緩慢。1978年末,城市園林綠地剛剛達到200余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僅為1.13平方米。
變化,始于1978年。“植樹節(jié)和義務植樹運動的開展,標志著園林春天的到來。”邱泰斌回憶,隨著一系列有關造林綠化和城市綠化工作指示精神得到貫徹與執(zhí)行,福州的綠化提升提上議程。建一批重點公園,抓一批重點項目,成為剛剛復蘇的福州園林最好的選擇。
“說到園林改造,不得不提五一廣場。”邱泰斌表示,五一廣場原為觀禮場所,廣場上鋪滿了水泥磚塊,卻唯獨少了綠化。夏天熱浪襲人,冬天寒風凜冽,周邊居民難以在此駐足。1983年,禁區(qū)開始被突破,廣場南面首先被改建為園林綠地;1984年,第三代音樂噴泉建成;1989年,廣場北面的綠地改造完工。經過連續(xù)不斷的改造,五一廣場已經成為市民們晨練晚舞,盡情游玩的廣場。
同一時間段,西湖公園的整治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開辟于1914年的西湖公園,是迄今為止福州唯一、福建少有的古典山水園林。1985年,西湖整治工程正式打響,8個月的整治修繕之后,開化寺、宛在堂,湖天競渡等一批景點得到重建修繕,詩廊、湖心亭、金鱗小苑、古堞斜陽等一批全新景點順利落成,西湖公園的園容園貌就此煥然一新。
“從1978年到1995年,福州的城市綠化基本完成了達標任務。”邱泰斌表示,17年間,左海公園、金牛山公園、晉安河公園等一大批公園綠地得以上馬。1995年末,福州城市園林綠化總面積已達到1870多公頃,建成區(qū)覆蓋率達20.7%,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為接下來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