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一顆中國心”
為了參加第五屆鼓嶺中秋國際詩樂會和鼓嶺加德納紀(jì)念館開館儀式,來自美國的鼓嶺文化研究專家穆言靈(Elyn Maclnnis)提前抵達福州。此行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就是到抗日志士紀(jì)念墻前緬懷她的公公穆藹仁(Donald MacInnis)。
穆藹仁是一位“飛虎隊”中尉,身為美國人,為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貢獻了力量??箲?zhàn)勝利后,穆藹仁返回美國,1947年再次來閩,任教于福建協(xié)和大學(xué),曾在鼓嶺的加德納故居里生活了一段時間,2005年在美國病逝。
“我研究鼓嶺文化,是因為公公婆婆曾在鼓嶺有一個家。”穆言靈接受東南網(wǎng)記者專訪時,說起了她與鼓嶺的情緣。
“我的公公非常愛中國,愛福州的人民,2015年我們遵照他的遺愿,把他的一半骨灰?guī)Щ馗V?,融入閩江。”穆言靈說,丈夫彼得出生在福州,雖然在這里生活時間不長,但心里覺得福州是故鄉(xiāng)。“至今我還保存著當(dāng)年福州人民送給彼得的嬰兒肚兜和小紅鞋,我和丈夫要回福州‘尋根’。”
穆言靈的中文說得極其地道,她與丈夫曾在中國工作30年。近年來,穆言靈開始從事鼓嶺文化研究,搜集曾經(jīng)在鼓嶺居住過的美國人的日記、文字資料,致力于傳播鼓嶺締結(jié)中美友好交往的精神,并把家族和其他美好的鼓嶺往事記錄在《鼓嶺畫冊2018》(《A Sketch of Kuliang 2018》)里。“鼓嶺還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它的歷史、文化很需要被發(fā)掘、被研究。”穆言靈說,她正計劃出版第二本鼓嶺書籍,把當(dāng)年外國人在鼓嶺上的故事向眾人呈現(xiàn)。
“雖然我是美國人,但有一顆中國心。”穆言靈對福州、對鼓嶺的真摯情感詮釋了她的初心,也詮釋了公公穆藹仁的抗日精神和為中美友誼所作的貢獻。
以詩樂相會譜友誼新篇
因“鼓嶺故事”,鼓嶺成為中美人民友誼的橋梁。為續(xù)寫這種美好情懷,政府也在積極作為。
10月9日,由福州市晉安區(qū)委、區(qū)政府和鼓嶺旅游度假區(qū)管委會主辦,福建日報社東南網(wǎng)承辦的第五屆中國·鼓嶺中秋國際詩樂會在鼓嶺精彩上演。國內(nèi)各界代表,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英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的逾百名閩籍僑胞、外國友人和在榕留學(xué)生參加活動。
自2014年起,借助詩樂會,把中美兩國民間友好往來的故事聲聲傳唱,已成為福州市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的對外文化宣傳品牌,受到了社會各界和中外友好人士的廣泛關(guān)注。
今年的詩樂會上,加里和李在舞臺上熱情地與觀眾互動,并向鼓嶺管委會贈送了加德納在鼓嶺使用過的被子和水壺。穆言靈還按照百年前鼓嶺中西美食食譜,精心制作中西美食與現(xiàn)場觀眾分享。視頻《鼓嶺!鼓嶺!》用沙畫串聯(lián)起百年鼓嶺的人文故事,令人動容。
100多年前,曾經(jīng)在鼓嶺上生活過的3000多位外國人士把童年、青春和愛情留在了這里,釀成了鄉(xiāng)愁。據(jù)了解,近年來,不少外國人士先后來到鼓嶺,尋找先輩留在這里的足印,追憶鼓嶺往事。
臺海網(wǎng)10月30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