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7日訊 據(jù)海峽都市報報道,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汽車之后,家電產(chǎn)品也加入共享經(jīng)濟中。記者注意到,目前,共享洗衣機已在福州世歐商場一樓推開。但據(jù)有關(guān)人士透露,共享洗衣機推出后,情況并不樂觀,一周內(nèi)僅完成寥寥幾單。
共享洗衣機其實并不陌生,在高校宿舍早已推開。但相較高校宿舍的共享洗衣機,設(shè)在商場的共享洗衣機似乎更“高大上”些。日前,記者在該商場一樓看到,兩臺大型的洗衣機放在商場外圈一側(cè),分為洗衣機和烘干機,其中18kg容量的洗衣機的體驗價格為每桶25元,18kg容量的烘干機則是每15分鐘10元。洗衣機的容量相對較大,等候時間約為30分鐘。
“共享洗衣機的初衷,是想讓用戶在逛街之余,將家中不便清洗晾曬的大件衣物,例如窗簾和棉衣、羽絨服等拿來清洗烘干。”商場有關(guān)負責人表示。
但對于這樣一個新生事物,福州市民的接受度似乎很有限。
“和陌生人共用一臺洗衣機,我不放心,衛(wèi)生狀況沒保障。”采訪中,市民林女士表示。記者注意到,盡管共享洗衣機上已明確保證超高溫消毒、無霉變、采用歐盟標準的綠色洗滌劑、定期維護,但想徹底打消用戶的顧慮,似乎還有點難。
“家里普遍都有洗衣機,普通的衣服根本沒必要拿出來洗。而且把一堆衣物運到商場不嫌麻煩嗎?”市民許女士表示,共享經(jīng)濟的意義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便利,節(jié)約資源,但共享洗衣機的位置是固定的,這就意味著消費者使用它的時間成本和距離成本都會增加,并不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