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一景 張培奮 攝
記者就此找到程守煊老人求證。程老翻出一本清光緒年間編修的族譜,找到了相關(guān)記載:“康熙甲寅年,山寇呂胡圍寨一旬有奇。寨內(nèi)族人束手無措,性命幾莫保。奏功同弟序功夜縋而出,捐銀三百兩動請鄉(xiāng)兵人眾救護。山寇逐退,卒保無虞。”
這段記載,證實了記者的判斷:《縣志》上的“程奏公”,就是《族譜》里的“程奏功”;《縣志》中的“山寇李胡”,就是《族譜》里的“山寇呂胡”!
事實上,這段故事還要曲折得多。在《族譜》另一條目里,還提到了一個關(guān)鍵的細節(jié)。寨中水米斷絕后,土匪請程奏功出寨,以保全他家老小性命為誘餌恩威并施,“始則迫之以威,繼則動之以得”,但是程奏功“寧堅貞自守,百折不回”。
這些記載,可以看出程奏功的四大品質(zhì):一是有勇略,敢冒奇險夜縋寨墻突圍而出;二是有血性,面對土匪威逼利誘毫不所動;三是不吝嗇,為救合族男女不惜捐重金請救兵;四是人緣好,請得動三姓百姓前來救護。須知,面對悍匪,若非平時樂善好施積下好人緣,誰愿意冒死往救呢?
貞烈女結(jié)縭泉壤
記者在程氏宗祠參觀時,陪同的村委會主任程良平向記者提到了程家人的“傳家寶”——一個清朝傳下的“圣旨箱”,據(jù)說藏有為一份為程家貞潔烈女頒發(fā)的圣旨。遺憾的是,文革破四舊風起,圣旨不知所蹤,具體內(nèi)容無法確知。
仙瓢《程氏族譜》對這位程家“貞烈女”的介紹十分簡略:“程靜宜,許配劉家,未婚貞烈,奉旨建坊。邑侯張(王+尹)匾曰‘結(jié)縭泉壤’(泉壤,指九泉之下)。”記者向程守煊老人請教“未婚貞烈”具體情況時,他語焉不詳,只說未婚夫不幸夭亡后,程靜宜為他守節(jié),終生未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