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3月16日訊 據(jù)福州晚報報道,拍拍手,再把手放在嘴邊做吃飯的動作,71歲的宋兆豐和64歲的黃瑞英夫婦習慣了這樣表達。他們和68歲的聾啞鄰居莊惠民合在一起吃飯,已經12年了。12年前,家住倉山福錦苑小區(qū)6號樓102單元的聾啞人宋兆豐、黃瑞英夫婦將隔墻打穿,與莊惠民住的101單元連在一起,兩家合為一家,彼此照應。
黃瑞英和莊惠民曾一起在福州塑革制品廠上班。2004年,黃瑞英夫婦和莊惠民一起搬進了單位為他們安排在倉山福錦苑小區(qū)的住房。黃瑞英抽到了6號樓四樓的一套房,莊惠民抽到了6號樓101單元。
早先住在單位職工宿舍時,兩家人就是多年的鄰居,時常走動。莊惠民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孤單的他希望能跟老鄰居住得更近些。黃瑞英夫婦也惦記著無人照顧的莊惠民。“莊惠民的腿腳也有殘疾,一個人生活肯定不方便。”黃瑞英夫婦想。于是,他們和6號樓102單元的住戶調換房子,搬到莊惠民隔壁。沒過多久,他們把兩家之間一堵約一米寬的隔墻打穿了,把兩個單元連成了80多平方米的房子,并對房子做了修整,兩家人都從102單元的房門進出。
宋兆豐的兒子宋先生說,長期的交往讓兩家人相處十分融洽,把墻打穿是為了更方便地照顧莊惠民的生活起居。兒媳韓女士告訴記者:“剛開始心里是不愿意將隔墻打穿的,我丈夫說莊惠民一個人生活很困難,這是在做好事。”多年過去了,她漸漸能夠理解公婆和丈夫的選擇,早已接受家中多了一位成員。
打穿一堵墻,兩家人合為一家人,他們共同承擔起對這個家的責任?;貞涍^往的歲月,宋兆豐夫婦說,他們的生活就是“平常”,沒有什么特別的記憶,所有的回憶都很平凡。
去年夏天的一個晚上,莊惠民突然生病發(fā)燒,他沒吱聲,自己去買了藥,吃完卻不見好轉。過了幾天,莊惠民起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條腿沒了知覺。宋兆豐和黃瑞英知道后,急忙給兒子發(fā)短信,讓他送莊惠民去醫(yī)院治療。在莊惠民住院的一個多月里,宋兆豐和黃瑞英常去醫(yī)院看望、照顧他,直到莊惠民康復回家。
宋兆豐夫婦和兒子、兒媳把莊惠民當成自家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莊惠民也用自己的雙手為這個家“添磚加瓦”。走進他們的家,拐角處擺著的木頭柜子,還有家中的一些木凳、木桌,都是莊惠民親手做的。每逢過年,莊惠民都會從微薄的退休金里取出兩百元給宋家的孫子當壓歲錢,還會打手語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