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鈴梅說,隨著當?shù)卮迕癫粩嗤膺w以及外出務(wù)工者日漸增多,生源數(shù)量隨之急劇減少。與此同時,很多老師或調(diào)走,或退休,最后只剩下了她一個人了。
“這里距鄉(xiāng)里的中心小學有4公里遠,孩子們大多是留守兒童,如果這個教學點撤銷,可能就會有孩子輟學,所以哪怕還有一個學生也要辦下去。”下祝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祝忠松說,洋邊小學能夠存在,就是因為楊鈴梅的奉獻精神,如果沒有她,即使想辦也辦不下去。
“開始時開過復(fù)式班,有一、二兩個年級,當時一個年級上課,一個年級自習,就這么輪換著?,F(xiàn)在這5個孩子都是一年級,二年級開始就要去鄉(xiāng)里中心小學讀書。”楊鈴梅說。實際上,以楊鈴梅的教學水平和資歷早就可以調(diào)到中心小學教書,她卻毅然選擇了留下。
“別看她一個人要承擔所有科目,可教學水平和質(zhì)量一點都不含糊,每年從這里升到中心小學讀書的學生成績都不錯,而且都能寫得一手好字,一看便知是楊老師教出的學生,村民們都不愿意放走這位好老師。”對于楊鈴梅的教學水平,祝忠松贊不絕口。
除了過硬的教學水平,楊鈴梅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聶雨欣三四歲時就失去了母愛,楊鈴梅課余時間跟她一起玩,一起聊天,有時和她打乒乓球,放學了一起回家。每次分開走時,聶雨欣都會舉起右手,用甜甜的聲音與楊鈴梅道別。
曾本森家里只有他和爸爸兩個人,有時爸爸去干農(nóng)活或走親戚不在家,沒地方吃飯,楊鈴梅就把他帶到自己家吃飯。感冒了,楊鈴梅會拿藥給他喂下,孩子經(jīng)常跟別人說:“老師好愛我!”由于班上學生年齡都很小,父母又大都不在身邊,楊鈴梅很多時候都扮演起母親的角色,照顧這些可愛的孩子。
“我喜歡這里,在這里教書感覺很幸福,我愿意一直教下去。”楊鈴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