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不寫作業(yè)巴掌
受訪者張曉峰稱小時候因為太貪玩而被打得很慘,印象最深的就是直接被扇巴掌。“有段時間就想著出去玩,不想寫作業(yè),結(jié)果被老師告到我爸那里。我爸二話不說趕到學校,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扇了我?guī)讉€巴掌?!彼浀茫簧攘税驼频漠斚?,他心頭涌起的羞恥感無以復加,想發(fā)泄卻無法,只能攥緊拳頭默默掉眼淚。
“但是,從那以后,就不太敢不做作業(yè)了,要不然就是看老師的脾氣做作業(yè),生怕我爸再來一次?!彼χa充道。
關(guān)鍵詞:發(fā)脾氣亂摔東西打屁股
“小學的時候,忘了因為什么事情了,我亂發(fā)脾氣,把家里桌上的東西都推到地上,摔壞了,結(jié)果屁股就被扁了?!奔易」臉菂^(qū)楊橋南路的林先(化名)說,當時自己忍住了沒有哭,但是回到房間還是偷偷哭了。
跟被家長體罰教訓的熊孩子們相比,我們的調(diào)查者中,還有2位幸運的孩子從來沒有被打過。
“小時候除了我哥哥偶爾會欺負我、打壓我之外,我爸媽都沒有對我實施過體罰,家里的氛圍也很歡樂?!爆F(xiàn)在從事媒體行業(yè)的林女士說,或許是因為小時候自己也比較乖。
另一位從沒被體罰過的是福州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學生陳玲玲,她表示,從小自己的父母就很忙,她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有爺爺奶奶護著,基本上沒機會挨打。
以后會打自己的小孩嗎?
過半數(shù)認為“該打的還是會打”
以后要是自己的“熊孩子”不服管教,他們又會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打,還是不打?
“不打,絕對不打?!本W(wǎng)友咕嚕咕嚕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父親比較嚴厲,甚至還曾因為“大于號、小于號”寫得不夠好看,被揪過耳朵。導致她小時候看到父親板著臉就發(fā)怵,被打的細節(jié)到現(xiàn)在25歲了還記得清清楚楚。所以她決定,以后對孩子的教育要以溝通引導為主,絕不動手。
同樣是25歲的女生陳瀟瀟(化名)卻表示,雖然自己小時候挨過打,但是以后要是有了小孩,該打的時候還是會打?!拔页醵蠈W期迷上了火影漫畫,一開始爸媽也沒說什么,但是后來我期中考成績下滑得特別厲害。我爸看到我第二天早上還把漫畫書裝到書包里,就火了,扇了我一個巴掌,還把我書包扔到樓下去了?!标悶t瀟說,這是印象中父親第一次打她,等她長大后想一想,她覺得父親打得對。
記者隨機調(diào)查的26位讀者中,有12位持著“以后有了小孩一定不打”的觀念,另有14位讀者則堅持“如果有錯,該打的還是會打”。
調(diào)查群體2
有孩子的家長群體
是否贊成體罰?實際有沒有打過孩子?
10位中有8位不贊成體罰,卻有9位都打過孩子
“說不打孩子的,真有了孩子,他就知道了。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無法避免會采取一些體罰的手段?!碑敿议L遇上“熊孩子”,真的可以做到當初說好的“不體罰”嗎?今年32歲的李琦(化名)告訴記者,她兒子今年7歲,也曾經(jīng)設想過絕對不對孩子動手,但是真的被兒子逼急時,還是忍不住動了手。
面對“熊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沒辦法很好地忍住脾氣呢?體罰到底是不是教育孩子的必要手段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記者在東南少通社的家長群里展開了隨機的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10位參與調(diào)查的家長中,有8位不贊成體罰,但是真正做到不體罰孩子的,卻只有1位家長,其他9位家長或多或少,都曾體罰過孩子。
“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磨蹭,沒時間觀念,這是讓我最抓狂的。對于急性子的媽媽我通常也會罵她或者打她,但孩子爸對她所犯的錯誤都是耐心教育,好好跟她講道理?!绷謰寢屨f,自己并不贊同體罰,因為經(jīng)常打罵孩子會使她性格不夠獨立,沒主見,孩子也會變得很自卑。但是有時在氣頭上,打了孩子,第二天又會很心疼。
她記得,有一次,女兒吃飯時邊吃邊玩手機,吃到飯都冷了還沒吃完,一氣之下她順手拿起筷子就打,剛好打在手背上。結(jié)果,第二天看見女兒手背上留下一道淤青,她又覺得很心疼。
陳媽媽是10位家長中不贊成體罰,同時也沒有進行過體罰的家長。
“以前老師經(jīng)常打電話給我告狀,說他在課堂上又坐不住了,或者又在課堂上講話了,但是我舍不得打他?!绷謰寢屨f,自己兒子今年11歲了,出生3天就動過手術(shù),所以一家人都把他當作最珍貴的禮物,從來沒有打過他。
雖然不動手打,但是偶爾的嚴厲卻是必要的?!靶『⒆硬欢?,我不打,但是要告訴他這樣不對。他不經(jīng)嚇,我一板臉,他就掉眼淚?!标悑寢屨f,和孩子互動溝通,讓他懂道理,把控好孩子教育的大方向,要比動手打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