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
詠春拳源自福建 具體地點仍有爭議
從電影《葉問》到電視劇《李小龍傳奇》,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提到詠春拳,致使很多人以為詠春拳是佛山特有,其實詠春拳的真正起源地為福建。
關(guān)于詠春拳的起源有好幾個版本,福建官方認(rèn)定此拳源于福建南少林,福建境內(nèi)知名度較高的南少林就有三處,分別位于福清、莆田、泉州,但是究竟是出自福建三處南少林的哪一處卻是眾說紛紜。在金庸的小說中,描寫的詠春拳和太極拳之間的較量精彩異常,也提到詠春拳系南少林拳法,但也沒有明確具體地點。
據(jù)了解,詠春拳為福建南少林五枚師太所創(chuàng),雖然發(fā)源于福建,卻在當(dāng)?shù)厥髁?00多年。早在清朝的雍正年間,福建南少林被毀,民間武林高手被迫背井離鄉(xiāng),詠春拳的高手也紛紛離開了福建,所以長達(dá)200多年的時間里,傳統(tǒng)詠春拳在發(fā)祥地卻凋零了。直到上個世紀(jì)90年代國際詠春拳大師、祖籍福州長樂的鄭忠先生回到長樂,詠春拳才重新得到傳承、發(fā)揚(yáng)。
福建傳統(tǒng)的詠春拳以“小念頭”為入門基本功,“尋橋”為中級套路,以“標(biāo)指”為高級套路。練至深處,能有以攻為守,以進(jìn)為退,化萬法為一法,以一法破萬法的效果。而在傳統(tǒng)的器械方面,福建詠春拳主要有八斬刀、六點半棍和木人樁這幾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