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都習慣將手機和銀行卡綁定,有的為了方便記憶,手機密碼設置簡單,但一不留神就可能被不法分子鉆空子。日前,陳阿姨在賣菜時不慎丟失手機,因為鎖屏密碼太簡單,又沒設置支付密碼,被人輕松“破譯”盜刷1400多元。
53歲的陳阿姨平日里在鯉城區(qū)新門菜市場擺攤賣菜,9月18日凌晨3時許,正是她生意繁忙的時段,她隨手將手機放在裝菜的泡沫箱上。
清晨5時左右,她忙完一陣后才發(fā)現(xiàn)手機不見了。此時菜市場人流量大,陳阿姨估摸著是不是被人拿錯了,顧著賣菜就沒有急著尋找。到中午12時,她借用別人手機打自己電話號碼,但是沒人接聽。
“糟糕,我的手機和銀行卡是綁定的。”下午3時陳阿姨報警,警方讓她立即掛失并補卡,而在補卡時她發(fā)現(xiàn),自己手機綁定的微信被盜刷1400多元。
犯罪嫌疑人林某26歲,曾在2020年因盜竊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后在泉州四處打零工,無固定職業(yè)。他自稱因近期沒錢花,就想通過偷竊改善生活。
18日凌晨4時,他來到新門菜市場,看到陳阿姨的手機放在泡沫箱上,趁她不備將手機偷走,并隨手試了一下輸入“1234”,鎖屏密碼居然蒙對了。隨后他發(fā)現(xiàn)陳阿姨的微信并沒有設置支付密碼,林某就把陳阿姨的手機當成自己的,到多家便利店、超市掃碼購物,還將微信內的錢換取現(xiàn)金,共計1400多元。當天晚上11時,林某被鯉城公安分局抓獲。
目前,犯罪嫌疑人林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方提醒,市民使用手機移動支付時要做好密碼管理,最好不將開機密碼、鎖屏密碼、支付密碼等設置成姓名拼音、出生日期或其他簡單字符,簡單的數(shù)字排列或字母組合等容易被破解,最好使用大小寫字母、數(shù)字、符號等不規(guī)律組合方式,并定期更換密碼。(融媒體記者 許奕梅 通訊員 周春華)
來源:東南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