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廊橋遺夢》曾風(fēng)靡全世界,片中的廊橋曼迪遜橋成了電影主人公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的情感紐帶。德化也有眾多廊橋,雖然多數(shù)為外界所不知,但對當(dāng)?shù)厝藦堄⒅鱽碚f,這些遍布山野溪澗的廊橋是他心中的“寶”,為此他花三年時間,騎著摩托車載著老伴走遍各處,為57座廊橋拍照,探究背后故事,查找史實,并將其編纂成一本圖文并茂的畫冊《德化廊橋》,成為當(dāng)?shù)氐募言挕?/p>

張英主時不時回登龍橋看一看,這座石木結(jié)構(gòu)的廊橋已成為縣級文物。(黃墩良 攝)
老年人要做點事
“歲月如梭,幾十年過去了,兒女們都已長大了,我們也老了,煩心事也少了。忽感時光不再,我們老年人要做點事,留點什么給德化這座生養(yǎng)我的千年古縣呢?”說起編纂《德化廊橋》畫冊的初衷,張英主近日在德化家中接受采訪時,聲音一下子提高了幾度。
多年前,張英主參與編寫當(dāng)?shù)氐摹抖〈逯尽罚淙蝿?wù)是搜集編寫人物、宗教、風(fēng)俗、交通、農(nóng)村改革前后變化的材料。在搜集過程中,他突然冒出個想法,把德化縣境內(nèi)廊橋搜集編纂成冊,以供本地人了解家鄉(xiāng)。
說干就干,從2018年開始,他走上尋找廊橋蹤跡之路,當(dāng)時他已經(jīng)68歲。德化縣轄10多個鄉(xiāng)鎮(zhèn),有的鄉(xiāng)鎮(zhèn)離縣城近百公里,這對不會開車的張英主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他只能騎著摩托車跑遍德化的山山水水。兒女們擔(dān)心路途遙遠(yuǎn)不安全,勸他放棄,但當(dāng)過兵的他有一股犟脾氣,認(rèn)定正確的有意義的事情,一定要干下去。
最后,兒女們只好讓步,讓他載著老伴一起下鄉(xiāng),好有個照應(yīng)。

張英主對每座廊橋都會仔細(xì)研究(黃墩良 攝)
認(rèn)真找廊橋被“嫌棄”
“其實,剛開始,有幾個老友陪我到鄉(xiāng)下找廊橋,后來他們都‘嫌棄’我了。”老張笑著說,“因為我找廊橋不是‘到此一游’,不僅要拍照,還要找當(dāng)?shù)厝肆私饫葮虻臍v史故事,并記錄下來,這樣的話就要花費很多時間。”
因此,接下來尋廊橋的路上,老伴成了他最堅定的擁躉。早上7點,夫妻倆早早吃完飯,帶上牛奶、面包等食物,騎上加滿油的摩托車從家里出發(fā)。有時直到晚上才能回程,餓了就吃隨身攜帶的食物,偶爾也會碰到熱心的村民,邀請他們到家里吃個便飯。
這幾十座廊橋中,離縣城最遠(yuǎn)的是位于水口鎮(zhèn)淳湖村的湖山橋亭。該村地處德化楊梅、三明尤溪、福州永泰三縣交界處,距離德化縣城90多公里。騎著摩托車,要花費不少時間才能到達(dá)。
長年累月地騎車下鄉(xiāng)跑山路,即便張英主小心翼翼,還是難免發(fā)生意外。有次途中,一輛小車突然橫沖出來,他眼疾手快急剎車,并用一只腳撐地,“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老伴摔倒。”以為沒事的他,到了次日才發(fā)現(xiàn)腳腫了,疼得不能走路,休息了2個多月才恢復(fù)。傷好后,他又出發(fā)了。

張英主在看他編纂的《德化廊橋》畫冊(黃墩良 攝)

《德化廊橋》畫冊(黃墩良 攝)
展現(xiàn)古人的智慧與精神
“登龍橋從宋代造橋到清順治初年所有修葺都無記載,順治十四年到乾隆九年記載修復(fù)重建五次,乾隆三十九年到民國乙丑年重建達(dá)七次之多。從這些修橋歷史可以看出,德化人民為改變交通困境,敢于與自然災(zāi)害作斗爭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在一次次重建修橋中,也體現(xiàn)了古人不斷改進(jìn)造橋技術(shù),從而保留下來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實屬難能可貴。”走在登龍橋上,張英主向記者介紹該橋的歷史,“如今登龍橋成為縣級文物,當(dāng)之無愧。”
盡量還原這些廊橋的史實,是張英主的一大心愿。不過,不少廊橋建在鄉(xiāng)野之間,少有文字記載,為此,他盡量找廊橋所在地的知情人士了解情況。如今,很多村民入城居住,為了搜集廊橋資料,他有時得跑好幾趟,費盡周折才找到熟悉廊橋的老人。他一字字記錄下來,多方求證,并與《縣志》等對照甄別,確保資料最接近史實。
經(jīng)過三年的堅持,張英主拍下了57座廊橋圖片,并將記錄搜集的相關(guān)資料一字一句錄入電腦,最后請人排版設(shè)計成畫冊。
看著散發(fā)著墨香的畫冊,老張開心地介紹道,自唐五代至今,德化全縣建造并保留的新舊廊橋有50多座(部分廊橋遭洪水沖毀后復(fù)建時只建橋,無復(fù)架廊屋,如云龍橋、龍津橋、信笅橋、蕉溪橋、下倉橋、通丁橋、嶺腳西城橋等),這些廊橋各有特色,是研究不同時期橋梁建筑的有用資料。從各座廊橋的建造史中,能了解德化人民千年來為改變交通狀況的付出與努力,看到德化民間能工巧匠的技藝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