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火熱的“特種兵式旅游”在眾多社交媒體上成為熱門話題,“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和費用,游覽盡可能多的景點”成為“五一”假期旅客來泉州旅游的一大特色。與此同時,泉州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全力以赴為游客提供高質量旅游服務。兼具山、海、城豐富旅游資源的海絲泉州,精彩紛呈的文體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駐足打卡,暢享“五一”假日時光。
從山海到古城 三天玩轉十個景點
“有山、有海、有城,既能滿足吃貨需求又能帶來文化體驗,千年古城和海絲新城的碰撞,泉州的‘反差感’讓我們收獲滿滿的驚喜。”一家三口從黑龍江來泉州旅游的李新華說,4月28日晚上他們就抵達泉州,三天時間里已經到豐澤東海蟳埔體驗簪花圍、在市區(qū)中山路逛吃、去晉江五店市看了展覽、到梧林體驗娘惹服飾、去石獅黃金海岸參觀了洛珈寺、在德化親手做了陶瓷杯子、到惠安看最美八大海岸線……已經玩轉了十個景點。
這樣的旅游方式并不在少數(shù),泉州旅游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正好契合了這種新型的旅游方式。作為一名“沖浪”少女,河南的大學生栗子此次“特種兵式旅游”選擇了泉州,她跟同學也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玩轉景點,從泉州中心市區(qū)到各個縣(市、區(qū)),她們的足跡分布很廣。“對于我們來說,這樣的旅行方式非但沒有降低游玩質量,反而能更高效地打卡體驗。我們感受了蟳埔女、惠安女、娘惹等多種換裝和打卡點,發(fā)布‘換裝攻略’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瀏覽量已經破十萬。” 栗子說。
為了滿足這樣的旅游方式,泉州各地也紛紛“放大招”。在梧林,“不止鄉(xiāng)村梧林敢潮季”包括文旅購物市集、青年拾光音樂會、沉浸式劇本體驗;在刺桐時代村,“刺桐潮玩季”開啟,多種活動引領國潮朋克;在領show天地,“城市青年周”有文創(chuàng)市集、草坪音樂會、藝術展,展示城市青年力量;在永寧古城,錦衣衛(wèi)巡游讓游客們沉浸式感受大明風華;在泉州古城,“古城時光機”展覽回望舊時光里的古城芳華,“洋樓里”的西街展示老建筑的歷史和故事。
設立23個“文旅服務驛站” 創(chuàng)新“移動大巴廁所”
面對“游客潮”,如何“圈粉”和“留粉”成為一項重要考驗。在鯉城核心旅游區(qū),依托優(yōu)質民宿和文化空間,在古城設置了23個“文旅服務驛站”。位于承天巷的成蹊旅館,“文旅服務驛站”布置十分用心,一張放大版的“鯉城古城手繪地圖”鋪滿半個墻面,各個點位一覽無遺;臺面上不僅擺放了各類服務資料和泉州書籍,還貼心地擺放了“五一”期間泉州古城公益演出活動表,讓更多市民游客在游古城之余,還能看演出、品文化。“旅館的客人都會來這查閱資料,方便他們做旅游規(guī)劃,最受歡迎的是公益演出活動表,基本上人手一張。”民宿負責人徐潤竹表示,“五一”期間他們還組織戲曲文化沙龍,和游客共享文化之美。
為了緩解停車難題,古城協(xié)調市實小舊校區(qū)、黎明大學舊校區(qū)、鯉城區(qū)政府、承天寺、省五建、省水利水電工程局等6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在節(jié)假日開放內部停車場;啟用溪后池、筍江公園、金山公園、富臨新天地大潤發(fā)、凱德廣場、源和1916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等古城外圍6處接駁停車場,增加機動車車位1000余個;啟用24處非機動車停車場,可提供非機動車停車位約8500個。
配套服務跟上需求。泉州在泉州影劇院、中閩百匯新華店、承天巷口、天后宮等點位設置移動公廁大巴。“該移動大巴共有8個單間,其中,6個單間供女性使用,2個單間供男性使用,還設有4個男士小便槽。”鯉城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中心副主任李露萍告訴記者,移動公廁還配有排氣系統(tǒng)、溫度控制系統(tǒng)、助力扶手等設施,能大大增強使用者如廁舒適度。針對節(jié)假日客流高峰期,還為每輛移動公廁大巴配備專門的保潔人員,采取“一用一清”方式,并在車內配備除臭劑,確保車內始終保持干凈整潔。
除了投用移動公廁外,古城還在重點街區(qū)增設25個簡易公廁,補齊公廁標識引導牌,并將公廁位置補充、更新內容推送至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讓游客、市民更清晰了解各點位公廁分布情況。(來源:泉州晚報 記者 殷斯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