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絞毀拇指17天后 男子斷指“復活”
醫(yī)生提醒:一旦發(fā)生手指受傷意外,斷指應及時冷藏保存以延長再植時限
臺海網(wǎng)1月15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40歲的貴州人張先生(化名)日前在泉州一家工廠作業(yè)時,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不慎被機器絞毀,他馬上到當?shù)蒯t(yī)院進行再植手術,但術后再植植體出現(xiàn)了發(fā)黑壞死情況。在受傷17天后,張先生在泉州市正骨醫(yī)院手顯微外科接受手術,經過醫(yī)生7個小時“無中生有”,張先生的拇指“重生”,目前他的手指功能正在逐漸恢復中。

術前

術后
受傷手指發(fā)黑壞死 取足部組織完成再造
“入院時,患者的受傷手指的再植肢體已發(fā)黑壞死,必須立即制定手術方案實施手指再造,以最大程度恢復手部功能。”泉州市正骨醫(yī)院手顯微外科副主任醫(yī)師王道明介紹,在診斷了張先生的傷口和植體情況后,他很快確定了治療方案,考慮到張先生的實際生活需求,醫(yī)院將手術的重點放在了恢復拇指功能和外觀上,特別是對指和持物的功能,畢竟拇指功能占了手部手指功能的40%。
王道明介紹,對張先生實施的手術叫“足踇甲瓣組合移植再造手指術”,在保證十個足趾完整性的前提下,取足部的指甲、皮膚和髂骨的一小塊,拼成拇指末節(jié)。同時,必須確保移植的組織與手部的神經和血管相吻合。最后,再進行足部軟組織的修復。
手術經歷了7小時順利完成。張先生繼續(xù)接受預防感染和血栓形成等一系列治療,14天后順利出院。“他現(xiàn)在已能用拇指和中指配合完成捏持動作。”王主任說,隨著張先生指功能的逐漸恢復,他將恢復正常生活,重新參加工作。
各種機械操作造成傷害 每年接收200多個傷者
王道明介紹,拇指在手的功能中非常重要,手功能的一半都是由拇指來完成的,一旦失去了拇指,不能抓握,就意味著手部致殘。針對老張的病情,需要先再造拇指。
外科醫(yī)生在接診中發(fā)現(xiàn),各種起重吊裝設備,各類旋轉切割打磨設備、鉆孔設備、手持電動工具,自動焊機、卷板機、剪板機、壓縮機以及手錘、手鋸、撬杠、鉗子等工具是常見的導致手指受傷的機械設備。如果操作不當或不注意就會發(fā)生機械傷害,且發(fā)生頻率較高。據(jù)悉,手顯微外科平均每年要實施斷指(肢)再植手術200多臺。
王道明提醒,一旦發(fā)生手指受傷意外,若想斷指再植存活率高,一定要保護好斷指以延長再植時限、創(chuàng)造再植條件。應將斷離手指用紗布或干凈布包裹3到5層,裝入塑料袋內,袋口扎緊,放入水加冰的容器,溫度以2到4度為宜。要注意不能將斷指浸泡在酒精、鹽水、葡萄糖液或已融化的冰水中,否則時間過久會引起組織水腫或脫水,斷指就失去再植存活的可能。同時,對傷者要做好加壓包扎止血,迅速轉移斷指和病人到醫(yī)院進行搶救。離斷指在常溫下15個小時內均有再植條件,如冷藏處理后,36個小時內仍有再植條件。(記者 許奕梅 通訊員 吳佳弘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