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 “在晉江大橋下就能直接掉頭,確實方便了。”昨日,市民林先生發(fā)現,泉州市區(qū)通港東街晉江大橋下增加了一條掉頭匝道,他體驗后覺得方便多了。記者了解到,通港東街改造工程一期晉江大橋下掉頭匝道項目已經完工,較原計劃提前2個月通車。
新增掉頭匝道 緩解通行壓力
昨日10時,記者驅車從東海大街右拐匝道進入通港東街,在森林公園附近掉頭往晉江大橋行駛。原先如果車子繼續(xù)直走是上到晉江大橋,前往晉江陳埭方向,右拐進入匝道則是往通港西街方向。如果車子要掉頭回到通港東街,要么需要過往晉江大橋到下一個路口掉頭,要么需要下到通港西街后,再掉頭行駛到東海大街。兩種掉頭方法,不僅容易讓車主繞暈,也增添了通港東街和東海大街幾個掉頭處的通行壓力。
晉江大橋下新增掉頭匝道,車輛可直接在橋下調頭,駛入通港東街。
昨日,記者從森林公園往晉江大橋行駛,進入右側匝道后,看到兩塊大型標示牌,右側標識牌顯示往“通港西街、法坊路、坪山路”方向,而左側新增一塊標識牌,上面標示“掉頭匝道、經八路、后渚大橋”。開車進入新增的掉頭匝道,很快又駛回了通港東街,省去多次掉頭的麻煩。
“增設這個掉頭處,方便不少外來車輛,整個交通更順暢。”市民林先生表示,經晉江大橋-通港東街-后渚大橋是不少貨車的路線選擇,加上進出城車輛,平時車流量很大。他看到通港東街正在進行快捷化改造工程,相信未來可以大大緩解通港東街的通行壓力。
記者現場觀察時,看到有兩部小車從掉頭匝道處逆行駛來。原來,他們從東海大街進入通港東街后,直接在此掉頭處逆行而出,前往通港西街,這種“抄近道”的行為也留下了不小的安全隱患?,F場施工人員表示,將在掉頭處設置“禁止逆行”的提示牌,也呼吁車主遵守交通規(guī)則,避免發(fā)生事故。
連接地下通道 改善出行環(huán)境
記者從泉州城建集團了解到,通港東街改造一期晉江大橋下掉頭匝道項目由該集團權屬企業(yè)東海投資公司承建。12月19日,隨著最后一層瀝青鋪設及公路標志標線劃定完成,該項目較原計劃提前2個月實現通車。據介紹,為加快項目推進力度,盡早滿足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需求,東海投資公司不斷優(yōu)化管理措施、持續(xù)加大資源投入,凝心聚力促攻堅,有力確保項目建設再提速、再突破。記者現場看到,除了已經完工實現通車的掉頭匝道,新增設的人行地下通道還在收尾施工中,屆時寶秀小區(qū)周邊的居民可以通過該通道穿行到對面的匹克工廠周邊區(qū)域。
據悉,2020年起,泉州梯次實施19個“聚城暢通”項目,拉大城市框架,推進古城與新城、環(huán)灣各組團間的快速連接,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向灣、環(huán)灣發(fā)展的聚集度、承載力和輻射力,推動泉州邁入高品質、快速化、便捷化的新時代。該項目系泉州市“聚城暢通”一重環(huán)灣快速路的重要節(jié)點,項目起點位于通港東街市迎賓館路口,終點至通港東街支十四路路口,全長約1.58公里,路面寬度8.5米。新建完成一處掉頭匝道、改造現有的三條匝道、增設人行地下通道等,有效解決通港東街東海立交往臺商投資區(qū)方向的轉向問題,大幅提高往來車輛通行效率;同時項目還與通港西街人行天橋、東海大街人行天橋以及東海隧道既有的地下通道相連接,形成完整的東海立交橋慢行過街系統(tǒng),極大改善寶秀小區(qū)、迎賓館等周邊群眾出行環(huán)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