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泉州新聞  >> 正文

尋寶宋元泉州:石湖碼頭千帆競過林鑾渡

m.dddjmc.com 來源: 泉州網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寶藏名片

石獅市蚶江鎮(zhèn)石湖有一處歷盡千年滄桑的“林鑾渡”(石湖碼頭),它因創(chuàng)建者唐代航海家林鑾得名。這處利用天然礁石建造的碼頭,是泉州外港碼頭的珍稀物證,既實證了宋元泉州優(yōu)良的建港條件,也體現(xiàn)了世界海洋貿易中心運輸網絡的代表性遺產要素,與江口碼頭共同呈現(xiàn)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陸轉運系統(tǒng)。

臺海網7月8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石湖古稱“日湖”,旭日東升,一輪朝陽從湖海之中升騰而起,所以得名“日湖”。12世紀,作為泉州外港航標塔的六勝塔建造之后,日湖又添一處盛景,巍峨的石塔與秀麗的港灣交相輝映,故又稱為“石湖”。

自從8世紀(公元720年,唐代開元八年),泉州航海家林鑾在這里興建碼頭之后,從事航運與海外貿易成為石湖村民最重要的生產形態(tài)和經濟來源。尤其是10—14世紀,隨著泉州海外交通的興盛,萬壽塔、六勝塔兩座航標塔相繼興建,石湖碼頭的航運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這座碼頭巧妙地利用天然礁石修建,在臨海的斜坡上開鑿的石階,還有拴纜孔,便于停靠船舶,裝卸貨物。旁邊還有為連接兩塊礁石,用條石砌筑的小型棧橋。巖石上鑿有數條石級梯階,當年“蕃舶”靠岸時,人和貨物都是從這里上岸的。

古渡頭的引堤又稱“通濟橋”,建于兩座天然巖石間,全長113.5米,末端向東,呈曲尺狀。主體長70米,寬2.2米,高2.41米,為長石縱橫筑砌而成,上橫石板,現(xiàn)保存完好,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歷史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實物資料。古渡頭及引堰均嵌砌于海底礁石盤上,再用條石砌筑而成,十分牢固。礁盤邊緣鑿了許多石鼻孔(拴纜孔),是用來系纜泊船的。

到了北宋元祐年間(1086年—1094年),由于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的進一步發(fā)展,又加以擴建,林鑾渡成為宋元時期泉州港水陸轉運的重要碼頭。古渡曾經有繁榮的市場,并逐漸形成“渡尾街”。據說,每次“蕃舶”歸來,商賈云集于此,商埠、酒家、客棧、錢莊、布行、陶瓷行、雜貨行,車水馬龍,石湖形成“導蠻舟之津”的商貿埠頭。

直到今天,從事航運與外貿依然是石湖及其周邊民眾重要的生產形態(tài)。民眾在獲得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樂善好施,捐資支持港口與碼頭建設,由此產生了對于石湖碼頭、萬壽塔、六勝塔等文化遺產獨特的情感寄托,將這些文化遺產視為自己生活中難以割舍的組成部分。如今,當地還組織“蚶江鎮(zhèn)和諧社會促進會”,制定《文明行為公約》,約定共同保護遺產,自覺規(guī)范行為等內容。

天然礁石筑起千年碼頭 曾是外國商船入泉首站

石湖丁字壩碼頭

記者見聞

碧海藍天林鑾渡 見證宋元貿易繁榮

自古以來,泉州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孕育出了許多優(yōu)良港灣。宋元時期,泉州港便以海上交通、貿易之興盛而聞名于世。在這片航海貿易的熱土上,港口碼頭星羅密布,船舶藩商不計其數,“漲海聲中萬國商”是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近日,記者驅車前往石湖碼頭,去探尋古泉州港的海絲故事。

風和日麗,記者順著石板路走過一幢幢古樸精致的民居,視線在叢叢綠蔭下逐漸開朗。行至盡頭,碧海藍天之下,一座古代渡口映入眼簾?;◢弾r砌成的哨亭宛若士兵般佇立,亭子前,一條筆直的棧橋延伸入海,連接著遠處的巨大礁石。開元年間,航海家林鑾在此修筑礁石為渡口,故石湖碼頭又被稱為林鑾渡。北宋時期,侍禁傅璡在原有基礎上搭建通濟棧橋,石湖碼頭逐漸完善,成為泉州港的重要碼頭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石湖碼頭與泉州的諸多碼頭一起,見證了泉州港“千帆競過、百舸爭流”的鼎盛繁榮。

走在棧橋上,迎面吹拂的海風帶來海洋的獨特氣味。環(huán)顧四周,兩岸礁石錯落嶙峋,頗有原始之美。而在不遠處,三兩漁船結伴,拖著轟鳴的引擎聲,在海面上劃出一道道雪白的浪花。據悉,石湖碼頭還是當地著名的日落觀賞點,最熱鬧的時候在傍晚,不少游客專程前來欣賞夕陽,感受落日余暉、海天一色的美景。

曾幾何時,這里客商云集,貨物如山,來往的船舶??坑诖a頭,商人們在哨亭前排起長隊,水手們吆喝著搬運貨品,四周的商鋪熱鬧非凡,叫賣聲此起彼伏……宋元時期泉州港的繁忙景象,在此得以一窺。

時過千年,歲月流轉,經歷了歷史的風風雨雨,這座古代碼頭早已完成使命,繁華不再。而伴隨著泉州現(xiàn)代化港口、碼頭的建設,曾經的那片喧囂,如今也都歸于寧靜祥和之中,只剩下溫柔的海風,與棧橋上無數人踏下的足印,默默記錄著當年的盛景……

條石砌筑的小型棧橋

專家講述

外國商船入泉州港 先在此地??亢藱z

宋代海外貿易管理條例規(guī)定,外國商船進入泉州港后,先??渴a頭附近海域,由石湖巡檢寨和惠安小兜(崇武)巡檢寨派員登船核檢封倉,而后由差吏隨船順著晉江,護送至“都務亭”。泉州市舶司官員根據規(guī)定,檢驗貨物和人員,按照稅則征稅,之后貨物才可進入市場交易。“可見,林鑾渡是外國商船進入泉州港的第一個??空?。”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說,設在石湖的巡檢寨不僅是海防據點,同時承擔外貿商船的監(jiān)管職能。

通濟棧橋

歷經艱辛開通新航線 絲綢換香料獲利豐厚

清代《西山雜志》記載,林鑾,字安車,晉江東石人。其曾祖林智慧,航行東南亞,熟知海路。唐開元八年(720年),林鑾在石湖建造碼頭,歷經艱辛,開通泉州直航渤泥(加里曼丹島北部文萊一帶)航線。

由于加里曼丹島出產的香料是當時泉州最主要的進口物資,所以這條航線開通后,給林鑾帶來巨大的利潤,也帶動泉州沿海與東南亞的貿易往來。

《宋史》和《宋會要輯稿》皆記載,從乾德元年至太平興國二年(963-977年)這十四年間,泉州地方長官陳洪進向朝廷進貢各種名貴香料共計17萬斤!其中,977年,僅陳洪進向朝廷進貢的乳香一項就多達74000斤。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泉州設置“來遠驛”,接待外國使節(jié)和客商,泉州成為世界商埠與中國了解世界的窗口。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泉州市舶司提舉葉庭珪編撰《南蕃香錄》,翔實記錄海外香料進口泉州及香料在飲食、醫(yī)藥、養(yǎng)生、文化等方面產生影響的史實。

為了保障泉州灣出??诤降罆惩ê秃竭\安全。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朝廷在石湖設立巡檢寨,編制125人。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真德秀擔任泉州太守期間,重修寨城,建造營房50間,增加編制至225人;為了加強海上巡邏力量,又調撥水軍100人,兵員編制合計325人。

泉州至渤泥(加里曼丹島)航線的開通,以絲綢換取香料,取得豐厚利潤,帶動泉州沿海民眾參與東南亞地區(qū)貿易,香料成為泉州港最大宗的進口商品,產生了深刻的社會影響。

明代崇禎十二年重修通濟橋碑刻

灣區(qū)出水巨型鐵錨 或是鄭和的“鎮(zhèn)海神針”

傳說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船隊停泊在泉州港。出海時,船隊經過石湖六勝塔附近洋面,突遇狂風,情況危急。鄭和遂下令將“鎮(zhèn)海神針”投入海中,頓時風波平息。這當然是一則具有神話色彩的傳說,其實石湖村民傳說中的鄭和“鎮(zhèn)海神針”,極有可能是當年鄭和船隊遺留下的一個鐵錨,如今陳列在泉州開元寺古船陳列館中。

該鐵錨于1981年9月在林鑾渡附近海域出水,系古代巨型四爪鐵錨,除了錨桿首部及錨爪稍有破損外,基本保存原樣。四個錨爪殘長在80厘米至120厘米之間,口徑約13厘米。錨桿殘長268厘米,口徑17厘米,總重量785.3公斤。據推算,使用該錨的船舶可載重400噸以上。該鐵錨的形狀與1597年羅懋登著述《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繪制的鐵錨插圖一樣,印證了鄭和下西洋船隊經停泉州的歷史事實。

“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帶來觀念的更新,對人類的歷史和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國宏說,石湖民眾至今仍將當年鄭和船隊經過的洋面稱為“三寶澳”或“三寶溪”,足證傳言不虛。

郭增沛

護遺者說

土生土長“90后”留鄉(xiāng)講述渡口傳說

2016年郭增沛大學畢業(yè),當時石獅市石湖碼頭保護管理站正在招聘工作人員,招聘條件要求提到要熱愛文化的年輕人而且最好是本地人,工作內容主要是負責石湖碼頭的日常管理、宣傳講解等工作。郭增沛毫不猶豫去應聘,很幸運地被錄用,至此開啟了他保護宣傳石湖碼頭的旅程。

棧橋由花崗巖條石砌筑

歷代傳承 村民多以討海為生

1993年出生的郭增沛是石獅蚶江石湖村人,家就住在石湖碼頭附近。“因為有這個渡口,村民把視線瞄向海洋,做起航海生意,傳承著先人的打拼精神。”郭增沛說,小時候他聽長輩講石湖碼頭最早的名字為林鑾渡,是一位叫林鑾的人建的。但是林鑾是什么樣的人,渡口有什么文化內涵和價值,他并不知曉,長輩也未講更多。直到成為石湖碼頭管理站的一員,才知道這個碼頭是林鑾修建的。

通過管理站的培訓以及自己翻閱書籍,郭增沛對林鑾及碼頭的了解更深入。他說:“我最欽佩的是林鑾的開拓、拼搏精神,將目光拋向大洋深處,讓泉州與海外多個國家有了貿易往來,促進文化交流。”而石湖碼頭所在的石湖村,早期按傳統(tǒng)種植業(yè)和海上運輸、內海捕撈分成兩個自然村,從事海洋捕撈行業(yè)的村民很多。千年前,因貿易往來,國外的商人有的留在泉州生產生活,繁衍后代。目前石湖村常住村民5000人,七成村民姓郭,其中部分郭姓是阿拉伯人的后裔。

斜坡上的拴纜孔

做足功課 為游客做特色講解

“我喜歡家鄉(xiāng),喜歡自己的這份工作。”郭增沛說,隨著工作的深入,他會因對這座千年碼頭的歷史文化、價值內涵知之甚少而感到愧疚,為此除了接受單位統(tǒng)一培訓外,他自己也購買相關書籍,在網上搜集文獻資料,整理成有特色的講解內容,為的是把功課做足,將所知的分享給他人。

工作至今,郭增沛接待過的講解活動有四五百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兩三年前的一個傍晚,他聽到一對夫妻欣賞夕陽時發(fā)出“這是我見過日落最美的地方”的感嘆,于是停下腳步與他們聊起天來。這對夫妻來自上海,因2011年到石湖碼頭旅游時被風景吸引,隨后在石獅購房,這幾年來只要到石獅必定來石湖碼頭打卡。

作為碼頭,林鑾渡的商貿航運功能早已褪去,如今成為網紅旅游景點,是賞落日的好去處。遇到游客時,郭增沛除了會告訴他們拍落日的最佳位置,也會為他們講述林鑾渡的故事。

保護大事記

●1991年11月,林鑾渡被石獅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石湖碼頭作為“泉州港古建筑”組成部分,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0月,石獅市石湖碼頭保護管理站成立。

●2017年5月,石湖碼頭申遺展示館建成。

●2017年7月,石湖碼頭遺產點監(jiān)測系統(tǒng)完成調試,與泉州遺產監(jiān)測中心實現(xiàn)聯(lián)網。

●2020年9月,石獅市人民法院、石獅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在石湖碼頭保護管理站設立“石獅市文化遺產保護法官工作室”。

哨亭

相關閱讀

【礁石碼頭】

這座碼頭巧妙地利用天然礁石修建而成,8世紀初就開始使用,創(chuàng)建者是泉州海商林鑾。他繼承祖上航海通商的家業(yè),在泉州灣、圍頭灣沿海各地創(chuàng)建多處航運碼頭、造船廠,開通了從泉州通往渤泥(加里曼丹島北部及文萊一帶)的航線,直接到香料產地采購,獲得巨額利潤,從而帶動周邊沿海地區(qū)航運業(yè)與對外貿易的發(fā)展。

在碼頭的斜坡上有拴纜孔,便于??看?、裝卸貨物,旁邊還有為連接兩塊礁石,用條石砌筑的小型棧橋。

【通濟棧橋】

連接岸邊村落和前面的大礁石碼頭的棧橋,名為“通濟橋”。橋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4年),是官員傅琎在礁石與岸線之間加筑的,使得碼頭的功能更為完備。該橋自古沿用至今,曾在1639年(明代)重修,近代也進行過相關整修。

棧橋寬2.2米,長66米,高出海灘1.5-2.9米,基礎以花崗巖條石分層砌筑,基礎與江口碼頭一樣采用松木樁加固。根據棧橋基礎部分的考古工作可知,棧橋最下層仍保留了宋代的石質橋基,其上部可見后代對棧橋的多次修補痕跡。橋基周邊出土了宋元時期的瓷器殘件,主要為磁灶窯的產品。

通濟棧橋將大礁石和陸地連為一體,既方便從大礁石處停船登岸,還可以在高潮位時作為靠岸的設施。

再借亭

【再借亭】

矗立在林鑾渡頭旁有座石碑亭,亭內豎立一方碑刻,居中“再借亭”三個大字出自明代著名書法家、大學士、晉江青陽人張瑞圖手筆。

“再借亭”的由來與明代清官曾櫻有關。17世紀初期,江西人曾櫻在泉州任職,負責海防事務,他信任并重用海軍將領鄭芝龍,征服襲擾泉州灣及臺灣海峽的海盜集團,保證泉州海外交通航線的安全,深得民心。在曾櫻離任之時,泉州民眾懇請朝廷同意,“再次借用”曾櫻留任泉州,并在此處修建這座富有故事內涵的“再借亭”。

《泉州府志》記載,曾櫻在泉州為官多年,離任時行李中除了一包清源山茶,別無長物。

【英烈侯宮】

“英烈侯宮”奉祀的神明是10世紀時因守衛(wèi)海港、屢敗賊寇的將軍張悃(封為“青山王”)及其部將(封為“英烈侯”),至今被石湖村民視為航運保護神。

(記者 林福龍 陳小芬 吳嘉曉 實習生 林燦鑫 ■手繪圖:樊云均)

相關新聞
福建省政府最新任職通知 !泉州、三明發(fā)布一批人事任免!

省政府發(fā)布最新任職通知!泉州、三明發(fā)布一批人事任免,一起來看——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朱森來任職的通知 福建省殘疾人聯(lián)合會: 經研究決定: 任命朱森來為福建省殘疾人聯(lián)合會第七屆執(zhí)行理事會副理事長。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1年6月30日 —————— 【泉州】 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任免人員名單 (2021年6月29日泉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通過...

新增54處!第三批“泉州市黨史教育基地”公布

臺海網7月7日訊 據泉州晚報報道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近日,中共泉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授予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樹兜駐地舊址等54處革命遺址、紀念設施為第三批“泉州市黨史教育基地”。 自評選工作開展以來,各縣(市、區(qū))積極開展申報參評工作,此前已公布第一批、第二批泉州市黨史教育基地名單共23處。評選活動旨在開發(fā)利用好紅色資源,為全市黨...

泉州:招工引才為企業(yè)插上“騰飛之翼”

泉州市經營性人才資源服務業(yè)的不斷壯大,不僅為企業(yè)用工提供基礎性保障,更不斷滿足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對中高端人才的需求 招工引才為企業(yè)插上“騰飛之翼” 臺海網7月7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5月,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fā)布在泉州市取得行政許可或書面報告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名錄。截至目前,泉州市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已突破100家。 近年來,泉州市積極實...

固定資產投資 泉州經濟增長“助推器”

臺海網7月6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改革開放初期,泉州的全市資本形成率僅15.0%左右,2000年為34.0%,2017年達到55.9%。2003-2018年泉州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連續(xù)16年超過地區(qū)生產總值(GDP)的增速,雖然2020年受疫情影響增速有所回落,2003-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仍保持年均增長14.1...

陳欠水:只有退休的干部 沒有退休的黨員

臺海網7月6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我是老黨員,為群眾做事,我很快樂,也很幸福。只要群眾需要,我就會一直幫下去。”在黨的百年華誕前夕,記者來到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陳欠水家中,他精神抖擻地說。 陳欠水同志是惠安縣人大常委會原助理調研員,一名55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困難群眾稱他“活雷鋒”“人民的好公仆”,而他更喜歡人們叫他“老陳”。 在惠安,陳欠水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