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附近有口袋公園嗎?你喜歡什么樣的口袋公園?近日,閩南網(wǎng)記者走訪了泉州市區(qū)幾處口袋公園,邀請市民們來聊聊他們家門口的這份“微幸福”。
閩南小埕院:
閩南風小游園 留住鄉(xiāng)愁回憶
鯉城南俊北路,是古城繁華地段,住宅區(qū)、商鋪、學校相對集中,平日里人流不小。
早上8點半,65歲的陳阿伯剛送完孫子去學校,走路經(jīng)過南俊北拓軍分區(qū)原次入口通道旁特意停下來,到路邊閩南小埕院的石凳上坐了下來休憩。年初從德化農(nóng)村來泉州市區(qū)幫忙帶孫子,陳阿伯起初還擔心自己不習慣。“老家環(huán)境很好。”陳阿伯說,自從他發(fā)現(xiàn)了這個好地方,每次送完孫子就順便走過來溜達一下,鬧中取靜的小公園讓人感覺很舒心。

閩南小埕院
陳阿伯口中的小公園是閩南埕院式小游園。它既是居民休閑的小樂園,也是留住鄉(xiāng)愁的記憶地。
從前的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父輩的老式自行車上,承載著很多人的回憶;出磚入石燕尾脊,是閩南人心里的家……走進這處小游園,濃濃的閩南氣息撲面而來,這些閩南元素喚醒了很多人的回憶,出磚入石的墻壁,訴說著方正、古樸、拙實之美,左側還立著復古郵筒,擺放著一輛永久牌老式自行車。公園另一邊,還修建了古厝大門、照壁和古井等小品,廣場上置放著老式八仙桌、石鼓和萌萌的小獅子。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主體建筑遴選閩南古建筑,由非遺傳承人班組進行施工,采用老舊材料進行建設,使整個游園呈現(xiàn)古樸的閩南古民居小埕院的特色。
綠植方面,以鄉(xiāng)土植物石榴、香泡、紫薇、竹柏等進行配植,下層以香花灌木小葉梔子、多花月季與景石組景,紅花綠樹,呈現(xiàn)出一派盎然生機。

閩南小埕院
把時間撥回去年年初,小埕院所在的地方曾是一處閑置的售樓部。作為古城補綠行動的景觀節(jié)點之一,園林部門拆除了廢棄的售樓部,騰出用地面積447平方米,以綠地、鋪裝結合泉州記憶特色立體殘墻景墻的形式,為市民打造了這處閩南埕院式的路側游憩空間。
“售樓部以前沒人,門口擺著的綠植總感覺亂糟糟的。”坐在小埕院的石凳上,家住在南俊北路的王阿姨一邊看著在園內(nèi)玩耍的孫子,一邊跟旁人聊天。她稱贊,這個口袋公園意境好,老城區(qū)地方小、南俊北路的小區(qū)多、住戶也多,原本離家最近的是中山公園,雖說不遠,但帶著孫子走起來總也不便利。自從口袋公園建好后,這里幾乎成為大家每天的散步地,生活更加便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