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現狀
馬術俱樂部在泉州 有愛好者但發(fā)展頗難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晉江馬已不再是養(yǎng)馬人的首選,無論是民間養(yǎng)馬人,還是走專業(yè)化道路的馬術俱樂部。
記者通過“企查查”查詢發(fā)現,目前泉州仍處于存續(xù)狀態(tài)的馬術俱樂部、養(yǎng)馬場有6家。2家分布在晉江,1家在惠安,1家在南安水頭,都是民間養(yǎng)馬人自行成立的馬場,另有2家馬術俱樂部登記注冊地點在泉州市區(qū)。記者聯系上其中一家俱樂部的負責人、福建馬術協會秘書長劉疇錦。
“俱樂部從2008年進入泉州,會員有100多人。”劉疇錦介紹,俱樂部最初設在廈門,不少泉州的騎馬愛好者會到廈門騎乘,后來便在泉州市區(qū)、晉江分別設了個馬術俱樂部,會員多數是企業(yè)家或企業(yè)高管等。除了會員平時在馬場騎乘外,俱樂部也經常會組織到月亮灣、清源山或省內著名旅游景點中比較適合騎乘的山路進行野外騎乘。
除了供會員騎乘,市民接觸馬的機會主要是青少年馬術,或者旅游景區(qū)內供游客騎乘玩耍的馬匹等。“雖然這幾年已經有了較快的發(fā)展,但福建馬術發(fā)展相對來說仍然比較滯后。”劉疇錦坦言,從2016年開始,因場地問題,在泉州的兩家俱樂部已處于暫時停業(yè)狀態(tài)。“專業(yè)、正規(guī)的跑馬場需要較大的場地,所需配套設施投入也較大,合適的場地很難找。”
相關閱讀
晉江馬:泉州牧馬人情之所起
晉江馬,就像是一種情結,深深刻在幾代晉江人的骨子里,也是晉江這群都市牧馬人繞不開的情之所起。根據古籍中關于晉江馬由來的記載,晉江馬有千年歷史。作為福建省優(yōu)良地方馬種,晉江馬歷史上主要分布在以晉江市(含石獅市)為中心產區(qū)的晉江、南安、惠安及莆田等地。晉江馬曾是晉江人生活的必備幫手,在晉江,流傳著“無馬無轎不出門”的說法。
“當時每個村里幾乎都會有一兩匹晉江馬,馬并不是人人都買得起,要經濟條件比較好的才能養(yǎng)。”金井峻富生態(tài)林牧場是泉州唯一的國家級晉江馬保種場,牧場總經理李澄清回憶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那些往事。
隨著機械化的普及,晉江馬的運輸、騎乘功能很快被替代,晉江馬也日漸“沒落”,數量急劇減少。以至于到了2006年,農業(yè)部把晉江馬確定為首批138個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之一,2008年,又發(fā)布公告在晉江成立國家級晉江馬保護區(qū),列入首批16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建設項目之一。
“之前有一段時間,晉江馬主要是在紅白喜事時被用于‘出陣’。”李澄清所在的牧場,原本只是普通的牧場,后來在2006年“半路出家”承擔起晉江馬保種場的重任。保種場位于晉江金井石圳村,不遠處就是擁有奇特變質巖的石圳海灘,周末和節(jié)假日總能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游玩?,F在牧場里的晉江馬會被牽到海灘上,或套上馬車,供游客騎乘玩耍。 (記者 許鈸鈸 吳嘉曉 實習生 陳心鈺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