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線遠在苗栗的“圍頭新娘” (視頻截圖)

“云上鵲橋”直播現(xiàn)場 (張九強 攝)
臺海網(wǎng)8月26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緣聚七夕,情滿海峽。昨日是中國民間的“情人節(jié)”,第六屆海峽兩岸(晉江金井·圍頭)七夕返親節(jié)如約而至。28年來,被譽為“兩岸通婚第一村”的圍頭村上演了一幕幕跨越海峽的愛情故事。時至今日,已有138名“圍頭新娘”嫁到臺灣,10名“臺灣新娘”嫁到圍頭,成為“兩岸一家親”最鮮活的見證。由于疫情的原因,本屆返親節(jié)通過架設(shè)“云上鵲橋”,讓兩岸姻親在云端相會,打造一場溫馨浪漫的云上鵲橋會。
藍色的海浪爬來,把圍頭的沙灘吞沒,再吐出。在海灣旁的一處露臺,身在圍頭的姻親代表就著海風(fēng),與海峽對岸的家人通過“云上鵲橋”,聊著動人的漁村愛情故事。
第一個嫁到金門的姑娘是“八二三”炮戰(zhàn)中立下二等功的民兵洪建財?shù)亩畠?mdash;—洪雙飛,此事被大家傳為美談。在圍頭村生活近八十載的洪建財,做了30年的民兵營長。1958年“八二三”炮戰(zhàn)時,不到16歲的他參加了那次戰(zhàn)役。洪雙飛于1992年嫁到了金門,成為1949年以來第一個嫁到對岸的“圍頭新娘”。“當(dāng)時會有些擔(dān)心和顧慮,交流還不是很方便。”洪建財對當(dāng)年嫁女兒的情景記憶猶新。在那個年代,洪建財承受著不舍和糾結(jié),但他最后選擇尊重女兒的決定,并為他們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婚禮。自洪雙飛之后,兩岸的姻緣就架起了一座鵲橋,村里越來越多的姑娘嫁到了臺灣。
“我記得出嫁那天,家人對我說了一句:家里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著。聽了心里真的覺得好感動。”“圍頭新娘”李幼清通過遠程視頻傳來了祝福。1998年,她遠嫁臺灣苗栗。剛到臺灣的她人生地不熟,時時想著海峽對岸的家鄉(xiāng)家人。想家的時候,她就一個人躲起來,任憑眼淚嘩嘩地流下來。和很多大陸新娘一樣,李幼清經(jīng)歷了一段初期的不適應(yīng)不習(xí)慣到后來的融入融合過程。近年來,李幼清每年至少回家鄉(xiāng)一趟?,F(xiàn)場很多人被李幼清甜蜜幸福的愛情故事感動。
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圍頭人的日子越過越美。如今定居在石獅的“圍頭新娘”吳妮娜也來到了現(xiàn)場。她嫁給臺灣青年黃煙樹,跟著丈夫在臺北住了幾年,后來兩人又回到祖國大陸發(fā)展,如今在石獅定居。這些年,臺灣姑娘也成了圍頭媳婦。2009年,圍頭小伙吳聰明迎娶了高雄新娘莊麗玲。
28年間,148個跨越海峽的愛情故事,都發(fā)生在同一個圍頭村里。每年七夕,嫁到臺灣的“圍頭新娘”們,會帶上臺灣女婿,一同回到漁村,來一場七夕浪漫的集體約會。有人羨慕地說,圍頭村真是個浪漫的地方。 (記者 張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