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查出罕見病
治療了半個多月,林女士夫妻被告知小雯病因復雜,要趕緊北上求醫(yī),否則隨時有生命危險。
他們帶著小雯來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連續(xù)幾天掛不到號,他們苦苦哀求,好不容易見到兒科專家。醫(yī)生診斷后告知,小雯不是腸胃有問題,而是肝臟出問題,要確診,需要做基因檢測。
2016年5月,一份基因檢測報告從海外寄來,小雯被確診患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先天性多囊腎,有先天性肝硬化,伴有食道胃底靜脈曲張,還有脾大引起的肚子腫脹。
“醫(yī)生說這是罕見病,沒有特效藥,要么保守治療,要么換肝。”醫(yī)生建議他們先嘗試用中藥調理,他們也四處求醫(yī)問藥,“到處查信息,哪里有推薦的藥方我們都試一試”。這之后的2年,小雯終日只能與中藥為伴。
而因為血小板低,醫(yī)生特別交代,絕對不能讓孩子出血、感冒,因此小雯只能吃糊狀食物,喜愛的零食再不能碰。幼兒園也去不了,只能“被關在家里”,不能和孩子們玩耍,生怕一摔倒就流血不止。但一心想讀書的小雯,自覺在家里練字,練算術,盼著早點上學。
肝移植完還在危險期
林女士放棄工作,在家照顧小雯。但中藥一碗碗喝進去,小雯病情沒有明顯好轉,臉上還因肝硬化出現了蜘蛛網狀的血絲。
2018年12月25日,小雯突發(fā)高燒,拉便血,又吐血,被送醫(yī)搶救。到今年6月前,小雯接連三次發(fā)病,每次都像從鬼門關走一遭。
“孩子只能換肝,否則命保不了。”今年兒童節(jié)當天,上海兒科專家來廈門義診時這么告訴夫妻倆。在4個多月的焦心等待后,肝源有了,10月15日,小雯父親獨自帶著孩子趕赴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6個多小時的手術,順利進行肝移植,小雯隨后被送往重癥室治療。
“后面治療真的沒錢了,只能再借。”林女士說,這幾年,他們求醫(yī)問藥已花去30多萬元。其間,小雯的奶奶因頸部長腫瘤和心臟病,先后做兩次手術,也花了20多萬元,這次光肝移植手術就要20萬元。而自小雯患病,父親就無法工作,只能抽空兼職開滴滴,林女士做點十字繡補貼家用,沒有穩(wěn)定收入來源。
“醫(yī)生說孩子血色素下降,還有出血風險,還在危險期。”林女士剛誕下二胎寶寶40多天,沒辦法去醫(yī)院陪伴女兒,父親也只能通過手機與重癥室里的女兒“見面”。醫(yī)生告知,后續(xù)的治療,如果沒有感染,也要花費至少20萬元。他們都盼著能早日一家團圓。
(記者 許奕梅 王盼琛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