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專家
起名最重要莫過于“音動聽、意美好”
如何避免重名、為孩子起好名字,令不少父母家長頗費周章。泉州民俗文化專家王建設博士認為,起名最重要的莫過于“音動聽、意美好”,漢字數(shù)量多且音義繁、掌握不易,讓很多人不知從何下手,隨著各種起名軟件出現(xiàn),部分人會上網(wǎng)求助,但家長應有自己的判斷,不能偏聽偏信。
“一個好名字,要兼顧音、形、義三方面。”王建設認為,取名可遵循幾個原則:盡量用雙名(即雙音節(jié)),因為單名易重名;字義上,提倡蘊含美好期盼或寓意,如崇德尚美、好學成才等;語音上,力求四聲搭配,悅耳動聽,末字盡量少用方言的“入”聲字(如克、激、越、悅、躍等字),可多用帶“鼻韻母”的字(如坤、瓔、安、陽、盛等),這樣叫起來才響亮;盡量不用或少用冷僻字,就是常用字筆畫也不要太多,以免孩子書寫不方便。
“一個好名字,不管是用普通話還是用方言讀,注意不要產(chǎn)生歧義或讓人產(chǎn)生不好的聯(lián)想。”王建設說。
戶籍部門
好聽好寫就是好名 改名最好在6歲前
“只要積極向上、好聽、好寫,無論用普通話還是閩南話都沒有歧義的,就是好名字。”豐澤派出所的陳警官介紹,這些年為孩子改名的,絕大部分是因為辦理出生證時匆忙取名,事后又覺得不妥當,也有因名字太復雜或讀音不好聽而改的。
據(jù)介紹,2018年到豐澤派出所改名的共211人,其中80%以上是6周歲前的孩子,成年人僅5個。“曾經(jīng)有個20多歲的小伙子,因為名字讀音和‘尿壺’諧音,讀書時常被人笑話,后來小伙子進入職場,特地來改名。”陳警官回憶。
“現(xiàn)在改名雖然比較容易,但還是要謹慎。”陳警官說,改名或改姓前,最好咨詢下出入境部門,并詳細咨詢相關政策,以免出入境時產(chǎn)生麻煩,“如果真要改名,最好在6周歲前,這樣對孩子今后的影響比較小。”
如何避免重名或避免使用高頻率字?陳警官建議,市民可關注福建治安便民公眾號,該公眾號有“新生兒取名指引”服務項目,可查省內(nèi)重名情況?;蛘撸忻褚部蓪⑤^中意的幾個名字帶到窗口,讓工作人員幫忙查詢重名率再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