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5月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田米)今天迎雨再上一天班,4天小長假就到手了哦。這個假期,全國各地的天氣大致趨勢是向好的。
不過,再好的天氣、再便捷的交通,也有不愛出遠門的小伙伴。那家門口有沒有什么能散散心的消遣?
如果你對大自然和動植物感興趣,在泉州,觀鳥是個有意思的選擇。泉州目前有260多種鳥類,今天我們要特別介紹一下這群飛舞在晉江深滬科任村的精靈——栗喉蜂虎。
它有超高顏值,圈里人也毫不掩飾對它的偏愛,贊它是“中國最美的鳥兒之一”。它長什么樣呢?小身軀閃爍著金屬般的艷麗光澤,黑色的過眼紋上是兩抹亮藍的眼影,頸部戴了圈栗色“項鏈”,從腹部的黃綠色過渡成背部的金屬藍,尾巴又換上了養(yǎng)眼的天藍色。
栗喉蜂虎屬于蜂虎科,喜歡吃蚱蜢、蝴蝶、蒼蠅、馬蜂、蜻蜓、甲蟲等。深滬科任村的栗喉蜂虎最早被鳥友發(fā)現(xiàn)并攝入鏡頭,是在2017年。這位鳥友是來自晉江東石的吳東塔,拍鳥5年了,據(jù)他介紹,2018年科任村的栗喉蜂虎已經(jīng)有300多只的規(guī)模了。
昨日,海都記者隨泉州市觀鳥學會籌備組組長吳軻朝探訪了科任村的這群小可愛。
栗喉蜂虎飛行速度極快,喜歡在砂質(zhì)的巖壁上筑巢,一般4月初首批來“踩點”,4月中旬開始就會成群而來。它們用爪和長喙筑巢,每巢深約1米至1.5米,直徑6~7厘米,耗時約兩個星期筑成后開始求偶。
配偶成功后,雌鳥主內(nèi),在巢里產(chǎn)蛋孵蛋(一般產(chǎn)蛋5~7個);雄鳥主外,輪流覓食,幾乎不再進巢,而是站在巢外守護妻兒。7月底幼鳥出穴學飛和捕食等生存技能,9月向南遷徒過冬。
吳軻朝還打了個俏皮的比方——這群來自東南亞的嬌客,每年這時候往北度婚假、生寶寶,如今終于來到了泉州。如果它們能在這里安家生子,泉州可能會成為它最北的遷徙繁殖地。
科任村也表現(xiàn)出了對這群高顏值小可愛的熱烈歡迎,村支書陳書記表示,近日將著手立保護警示牌子,并推出保護帶(石堆),安排村聯(lián)防隊員不定時巡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