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磁灶窯綠釉褐彩卷云紋長頸瓶
癡心高古瓷收藏 國外淘到罕見軍持
陶瓷是土與火的藝術,鐘情于瓷器收藏的陳先生,他的網名便是“土與火”。今年63歲的陳先生家住鯉城區(qū)平水廟一帶,退休前他曾在上海生活了20多年,“搗鼓”高古瓷(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收藏亦有20多年,收藏了數百件/套高古瓷,這些瓷器藏品產自全國不同地區(qū),有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的定窯等。
陳先生曾有幸得到北京名師指點,對古陶瓷收藏頗有心得。數年前,陳先生到東南亞和日本旅游時,意外淘到軍持、四系罐和長頸瓶,幾經鑒賞、辨別后,他認出這些是晉江磁灶窯產的宋元時期的陶瓷。
“磁灶窯是外銷瓷,市面上少有人仿制,而且大多數還是孤品,存世量不多!”陳先生說,多年的收藏經驗告訴他,從東南亞淘到的這件軍持,是元代晉江磁灶土尾庵窯所燒制的軍持,“一般磁灶窯出產的軍持只有大約17厘米高,但這件有30厘米,而且器物上還有印花、三彩、對塑等,非常罕見。”
記者看到,這件軍持腹部鼓圓,器身貼塑一條蛟龍,龍首伏在流上,前身盤于頸部,后身彎曲成把,龍尾連接器腹。器腹部刻有簡易花卉紋,花紋處及貼塑的龍紋均飾以黃釉,與一般常見的軍持并不相同。
“磁灶窯是外銷瓷,在東南亞發(fā)現磁灶窯生產的軍持,并不奇怪。”陳先生說,回國后他特地查閱有關晉江磁灶窯此類器型的軍持資料,最終在陶瓷鑒定家、考古學研究者歐陽希君所著的《歐陽希君古陶瓷研究文集》中,看到一張與此軍持極為相似的殘件照片。因此他更加堅信,“此軍持乃國內僅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