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秀英細(xì)心為婆婆剪指甲
婆媳情意濃濃 孝道代代傳遞
上世紀(jì)80年代的一天,徐秀英像往常一樣,與婆婆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到田間勞作。期間,婆婆因為有事提前回家,不料意外由此發(fā)生?;丶业谋亟?jīng)之路上,一棵大樹突然倒下,婆婆躲閃不及不幸被樹砸中,頭部被劃開了十幾厘米的傷口,鮮血瞬間浸染了她的頭發(fā),人也倒在血泊中不省人事。“你婆婆出事了,你快去看看。”路過的村民見此情景,立即一邊跑向徐秀英一邊大聲喊道。聽聞噩耗,她的心先是一驚,容不得多想便奔向事發(fā)地,與聞訊趕來的丈夫一起,將婆婆抬上車緊急送醫(yī)。
“當(dāng)時我媽整個頭皮感覺都掀開,流了很多血,身上散發(fā)出濃濃的血腥味,聞著都有點(diǎn)嚇人。”時隔幾十年,當(dāng)時的情景對方永昆而言仍歷歷在目,坦言看到母親慘狀連自己都害怕。“當(dāng)時我也很害怕。”徐秀英說,在婆婆住院期間,她每日準(zhǔn)備好一日三餐帶到醫(yī)院,讓婆婆獲取足夠的營養(yǎng),幫助她盡快地恢復(fù)。
徐秀英的一言一行,也讓婆婆看在眼里,感動在心,并在此后的日子互相扶持,共同撐起這個家的半邊天。她與婆婆之間的親情,在村里也是有口皆碑,成為大家稱道的對象。如今的徐秀英也成了別人的婆婆。“我的兩個兒媳都很孝順,跟她相處起來也十分融洽。”在丈夫方永昆看來,妻子的言行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輩。逢年過節(jié),兩個兒媳也會爭相為高齡的奶奶置辦衣物。
兩妯娌接力 照顧癱瘓婆婆20年

二兒媳陳茶花抱婆婆到外面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
核心提示
1999年的一天,剛到花甲之年的楊秀珠突感身體不適,送醫(yī)后被診斷為中風(fēng),從此腿腳變得不利索,近幾年來更是長期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幸運(yùn)的是,她有兩個孝順的兒媳薛愛華、陳茶花。婆婆中風(fēng)后的20年里,兩位兒媳在各自丈夫的幫襯下,負(fù)擔(dān)起了照顧年邁婆婆的重任,輪流為她洗衣做飯,天氣晴好時抱著她出門曬太陽,夜幕降臨時抱著她洗澡更換衣服。婆媳三人都不善言語,卻用20年如一日的行動,詮釋著一段令人稱道的婆媳情。
□本報記者 許文龍/文 林勁峰/圖
中風(fēng)后癱瘓在床 兩兒媳悉心照料
南安省新鎮(zhèn)滿山紅村一棟二層紅色樓房里,楊秀珠背靠傳統(tǒng)的閩南眠床,腿上蓋著一條紅色的毯子,獨(dú)自一人靜靜地坐著。此時,前來探望的大兒媳薛愛華與剛忙完家務(wù)的二兒媳陳茶花一起來到房間。“今天天氣好,我們出去外面曬曬吧。”薛愛華對楊秀珠問道。在得到老人的首肯后,二兒媳陳茶花動作嫻熟地一手托住老人后背,一手抱起老人纖細(xì)的雙腿,走出房門。緊隨其后的薛愛華也到客廳中拿起一張粉色塑料躺椅,擺在院子中間讓婆婆坐。
臨近中午,又到了吃午飯的時候。陳茶花從廚房里端來熬好的稀粥遞給坐在婆婆旁邊的大嫂薛愛華。“來,張開嘴。”薛愛華拿起湯匙輕舀一勺粥,放在嘴邊小心翼翼地吹涼,再送到婆婆口中。
1999年的一天,剛過60歲的楊秀珠突感身體不適,隨后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最終診斷為中風(fēng),自此之后腿腳沒辦法正常下地走路。“早年她雖然行動不便,但至少還能下床走兩步,不過最多也只能走到院子里。前年下床時,她不小心摔了一跤,自此之后便無法行走。”薛愛華說,之前兒孫輩們也給婆婆買過輪椅,但她不喜歡外出,也不喜歡坐輪椅,每天多數(shù)時間都是自己待在房間。
楊秀珠剛中風(fēng)時,丈夫還在世,但身體并不好,4年后因病撒手人寰。早年,她住在古厝里,兩個兒子便輪流照顧。此后,兩個兒子各自建了新房,她長期住在二兒子家。多數(shù)時候,兒子們需要外出工作,因此照顧她的重任便落在了兩個兒媳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