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保水質”
要想提升水質,除了消滅污染源,還要進一步推進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實施截污工程、生態(tài)修復工程。
近日,在洪瀨鎮(zhèn)區(qū)陳厝橋,幾名工人正加緊設備的安裝和調試。洪瀨鎮(zhèn)副鎮(zhèn)長梁少煌介紹,正在建設的是陳厝橋農村生活污水提升泵站工程,目前已完成泵站基礎沉箱及泵站主體建設,工程涉及全長600米的配套污水管網,現已建設完成550米,預計本月底全部完成。
“屆時將集新溪引流匯入東溪污水廠污水管網,解決支流指標居高不下的問題。”梁少煌說,該工程將服務陳厝橋、集新村、溪霞村、新僑中學、東大路等地的1.2萬多人。
“洪瀨鎮(zhèn)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是梅溪致污的第一大主因。”梁少煌表示,早在6月,洪瀨鎮(zhèn)已完成原洪瀨中學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服務溪霞村近3000人。目前洪瀨已建設3個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計劃今后至少再建2個。
在淘溪水口橋、洪瀨鎮(zhèn)溪獅峰橋等地,記者看到,河流的生態(tài)修復工程已投入運行。“投入的設備可培養(yǎng)繁殖更多有益微生物,達到除氮、除磷效果。”現場工作人員說。
市河長辦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南安累計投入1.58億元,全市建成202座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新建(改造)1.47萬戶三格化糞池,202個村覆蓋農村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今年市級河流周邊500米范圍內將實現全覆蓋。
4條重點小流域初步消劣
南安是全省水利第一大縣,晉江干流及其支流東溪與西溪橫貫全境,有大小河流142條,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條。近年來,個別河流出現不同程度水質下降現象,特別是蘭溪、梅溪、淘溪、大盈溪等4條流域存在生活污染和畜禽養(yǎng)殖污染等問題,水質一度處于劣V類。
市河長辦工作人員介紹,今年3月,南安定下了年底消除劣V類的目標,為相關鄉(xiāng)鎮(zhèn)(街道)、部門等頒發(fā)河長制工作責任書。南安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流域污染整治工作,推動實施“當好施工隊長、實行掛圖施工、加快施工進度、營造施工氛圍”的工作思路,聯動推進“控源、截污、生態(tài)修復”,努力實現持續(xù)提升全域水環(huán)境質量的施工任務。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推動下,流域整治取得階段成效。5-7月,蘭溪水質氨氮和總磷平均值分別為1.35、0.306,較一季度分別下降35%、55%;淘溪水質氨氮和總磷平均值分別為1.79、0.243,較一季度分別下降17%、78%;梅溪水質氨氮和總磷平均值分別為1.73、0.171,較一季度分別下降23%、57%;大盈溪水質氨氮和總磷平均值分別為1.64、0.214,較一季度分別下降32%、62%。4條流域初步實現消劣目標,均達到V類水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