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發(fā)帖為5名泉州籍志愿軍烈士尋親》●追蹤
記者多地走訪,另外三位烈士的親屬也相繼找到
得知忠骨埋他鄉(xiāng) 家祭無忘告乃翁
臺海網(wǎng)3月12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泉州晚報3月9日報道,熱心志愿者整理在朝鮮開城志愿軍烈士陵園的福建籍志愿軍烈士名單和資料,發(fā)帖為5名泉州籍志愿軍烈士尋找親屬。市民網(wǎng)友反響強烈,紛紛幫忙提供線索,記者尋找到兩名惠安籍志愿軍烈士的親屬信息。這幾日,本報記者再次分頭走訪,其他三位烈士的親屬也相繼得到確認。得知先輩烈士具體安葬地點,親屬們激動感慨,表示清明節(jié)將祭祀緬懷,同時“家祭無忘告乃翁”,也將掃墓告慰九泉之下烈士的雙親。
王瑞珍烈士親屬—— 親人引以為豪 每年祭奠緬懷烈士
“終于知道大伯葬在哪里了。”王任貴和王任芳兩兄弟感慨地說,他們會在今年王瑞珍烈士的祭日做一番隆重的紀念活動。
安溪縣城廂鎮(zhèn)雅興村距離安溪縣城不遠,在泉州市公安局莊警官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王任貴和王任芳兄弟倆。他們是王瑞珍烈士的親侄子。
兄弟二人的母親林秀錦,今年88歲了。她說,丈夫王烏(米+果)有三兄弟,王瑞珍排行老大,還有個老三,很早就去世了。

王瑞珍烈士的弟媳林秀錦(右)一家人
林秀錦是在王瑞珍犧牲后才嫁入王家的,但丈夫經(jīng)常提起大哥王瑞珍。“那時大家都窮,有上頓沒下頓,有口吃的,王瑞珍都會讓給兩個弟弟。”1949年左右,國民黨軍隊抓壯丁,王瑞珍和王烏(米+果)被抓走。
后來,王烏(米+果)趁人不備,逃了出來,但是王瑞珍卻沒有再回來。根據(jù)資料所述,1949年5月,王瑞珍在華北戰(zhàn)場參加革命斗爭,后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188師563團1營3連副班長,參加了扶眉、隴東戰(zhàn)役和進軍西北解放甘肅、寧夏的作戰(zhàn)。1951年2月隨部編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9兵團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51年11月4日在朝鮮京畿道開城地區(qū)陣地防御作戰(zhàn)中犧牲。
“這些情況都是我們現(xiàn)在才知道的。”王任貴、王任芳兄弟介紹,早年他們家有個老宅子,母親將大伯王瑞珍的烈士證、軍功章等物件都藏在抽屜里,但是老宅子在拆遷時倒塌,那些遺物后來就再也找不到了。
雖然物件不在了,但一家人并沒有忘記王瑞珍。王任貴兄弟倆說,父親在世時經(jīng)常祭奠大伯。父親臨終時交代,等他百年之后,他與王瑞珍的祭奠活動一起做。“現(xiàn)在好了,有很明確的時間,以后每年都會在那一天祭奠他。”
“那個年代,像我大伯一樣的人有許許多多,他們?yōu)榱藝覓侇^顱灑熱血,是我們的驕傲。”王家人以王瑞珍為榮,他們說,會將王瑞珍的事跡一代傳給一代,讓后人引以為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