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心市區(qū)豐海路真武廟附近的綠地小花海中,市民自拍留影。 (陳英杰 攝)
串起水線
當原生植被舊石構(gòu)件偶遇跳跳魚招潮蟹
晉江下游生態(tài)整治工程(一期)——北濱江公園,有著另一番野趣。
沿著泉州母親河順流而下,北濱江公園“四區(qū)十園”中的北峰園、白水營園、田安園、沉洲園、汀洲園、濱海園已陸續(xù)建成開放。
該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杜智謀對北濱江公園的幾大野趣如數(shù)家珍:其一是有選擇性地保留原生植被,尤其是保留了一段綿延5公里2000余畝的原生態(tài)龍眼林,為市民平添了幾分穿林徐行的情趣。其二是豐富了市民游憩觀賞動物的樂趣:在白水營園的觀瀾漁臺上有“落霞與白鷺齊飛”的美景;在田安園、沉洲園的灘涂邊可遇跳跳魚與招潮蟹嬉戲的熱鬧場面。其三是他山之石畫龍點睛,無論是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等項目建設(shè)挖出的巨大山石,還是從山區(qū)收集而來形態(tài)各異的溪石,抑或城市征遷遺留的舊石構(gòu)件、舊材料,都被巧妙應(yīng)用到水線裝飾中。其四是遍植野花野草,沿著步道穿梭沉洲園蘆花海、白水營園草海覓蹤等景點,男女老少盡可自在尋趣。野趣之外,更為杜智謀所津津樂道的是沿途古渡、古橋、古榕、閩南景觀墻、古石板路、古寺廟等,“隨著生態(tài)整治的逐步推進,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濱江畫廊逐漸展現(xiàn)在晉江北岸。”
行走干線
當20萬株三角梅上萬平方米格?;ǚ勰菆?/strong>
更多精彩的野趣還存在于城市各個角落,出其不意與大家“撞”個滿懷。
綠地建設(shè)中,有時一叢野草的保留或者一塊山石的擺放,都得費上園林人的一番心思。市園林管理局在提升泉州動車站旁一塊閑置儲備用地的綠化時,采用“因地制宜、隨坡就勢”的手法,保留了大量野草,輔以種植觀賞草和水、濕生植物,打造出充滿野趣的綠化景觀。
除此之外,城市大街小巷也是“花海”頻現(xiàn)。單是三角梅,去年以來,中心市區(qū)就種植了近20萬株。在東海立交橋、后渚立交橋、溫陵路人行天橋上,在安吉路旁、真武廟旁綠地上,在各個街頭公園里……品類各異、色彩紛呈的三角梅或星星點點,或花團錦簇,絢爛了整座城市。“草花、三角梅等綠化成本低,但花化彩化效果震撼,深受市民喜愛。”市市政公用事業(yè)管理局相關(guān)負責人深有感觸。據(jù)透露,濱海公園目前還播種了近萬平方米的格?;ê土~馬鞭草,今年5月將盛放開來,屆時又一片姹紫嫣紅的浪漫花海,等待著市民尋味野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