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公凈灘

東大垵海灘邊樹立著蔡加漸和妻子搬運垃圾的剪影塑像,讓來這游玩的人們記住這對樸實的漁民夫妻。
      臺海網(wǎng)12月8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70歲,古稀之年。一位老漁民在這個年紀,用堅持了4年的行動,終于換來了一片海灘的沙白水凈。
4年前,土生土長的老漁民蔡加漸和妻子陳省華一起,在家鄉(xiāng)石獅市祥芝鎮(zhèn)東大垵海灘開始了清理海灘垃圾的志愿行動。
“我們漁民靠海吃海,可我們富了,海灘卻越變越臟,布滿垃圾。我實在看不下去。”蔡加漸跟記者說起初衷。
祥芝是我國五大漁港之一。死魚、死老鼠、塑料袋、飲料瓶、腐爛的網(wǎng)繩……大量的漁業(yè)生產(chǎn)和居民生活垃圾,讓這里的美麗海灘一度失色。
都臟成這樣了,還能清理得干凈?
在眾多質(zhì)疑聲中,蔡加漸和妻子買來麻袋、扁擔、鏟子和塑料桶,率先干了起來。接著,平時一同打太極、游泳的老朋友們,也加入進來。
最初,蔡加漸組織的志愿活動并沒固定時間,費用都是自己墊付。“大家有時間就一起干活,最多的一天能挖出20多噸垃圾,4輛車跑了好幾趟才運完。”蔡加漸說,“海灘垃圾‘重、多、臭、爛’,幾個人搬不完,要人多才行。”
一年后,志愿行動的效果初步顯現(xiàn),垃圾減少了,海灘顯露了。越來越多人加入他們的隊伍,美麗海灘志愿者協(xié)會便組建起來。
如今,協(xié)會成員已經(jīng)發(fā)展到200多人,有統(tǒng)一的服裝、帽子和相對完善的裝備,凈灘活動的范圍也越來越大。
蔡加漸的兒子蔡鵬澤,全力支持父母的志愿行動。
“組織凈灘活動,很重要的意義是引導人們樹立環(huán)保意識。”蔡鵬澤說,“如果你這邊在撿,他那邊繼續(xù)扔,那么垃圾永遠也清理不完。”
4年、數(shù)百次的清理,大家環(huán)保意識的強化,讓祥芝鎮(zhèn)東大垵恢復了碧海銀灘。
今年,蔡加漸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這里很多老漁民雙手合十對我說,‘你們都是好人,要活到一百歲’。聽到這話,我眼淚都流下了。”他說,“大家的感謝,讓我覺得很值。我要把晚年全部奉獻給自己的家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