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細(xì)膩泉州城 打算再住三個月
初到泉州,王西剛對泉州的感受是——細(xì)膩!
“同樣是古城,西安粗獷有氣魄,泉州卻細(xì)膩精致。古城不大卻井井有條,建筑精致,人們彬彬有禮。
王西剛和老伴也有不少發(fā)現(xiàn)——芳草園內(nèi)施瑯將軍的花園舊貌,中山路騎樓上精美的磚雕紋飾,耳畔不斷傳來悅耳的佛教樂曲……來到泉州第三天,他們步行到中山北路南端,偶遇一食品小店,原以為大碗裝的是北方的炒面或油茶,結(jié)果一問是麻糍原料。“雖不在飯點(diǎn),但吃了幾個,糯香甜美,芯兒里還很焦酥,味道真美!”
除了深厚的歷史底蘊(yùn),泉州的碧水藍(lán)天,以及處處見綠的場景也讓王西剛老兩口格外舒心,這也堅定了他們延長行程的打算,“空氣、綠樹和水是判斷一個地方是否適合養(yǎng)老的必要條件,泉州這些都結(jié)合得很好。”聽說王老住得舒心,“陜西虎牙”建議,自己11月還要再來泉州,不如再住3個月,到時候碰面,王西剛二話沒說就答應(yīng)了。
記錄泉州的美好 微博分享游后感
很多游客寫游記都習(xí)慣玩完再寫,可王西剛卻是邊玩邊寫,“一座城市待人友善,宣傳它就成了義務(wù)。”王西剛說,這幾天的游覽讓他深刻感受到這座城市帶給游客的善意。
“客棧的謝老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泉州通,這座古城的歷史沿革,人文地理,風(fēng)情民俗,各個景點(diǎn)典故及文物古跡的史料等等,全都容納在他的‘大腦芯片’里。無論你要問哪方面的問題,他都會瞬間打開頁面,并且用閩南風(fēng)味的普通話向你繪聲繪色播報,那可是‘度娘’做不到的喲!”幾天來,王西剛和老伴吃了不少泉州地方小吃,從沒遇到哪家遇到游客坐地起價,向路邊老人問路,順口打聽租房子的事情,對方非常熱情地幫忙聯(lián)系,還留下王西剛的聯(lián)系方式,說問到合適的就與他聯(lián)系。
“泉州的這份親切,讓我想到通過微博這個媒體,把自己在泉州旅游的感受抒發(fā)出來,分享給更多人,讓更多人了解泉州、走近泉州。”王西剛說,聽“陜西虎牙”說,泉州正在進(jìn)行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他也想通過自媒體助力泉州申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會這樣一直記錄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