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家部分人員合影,這其中有10人是教師或退休教師。
臺海網9月12日訊 據(jù)泉州晚報報道,昨日是第33個教師節(jié),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祝福。在安溪蓬萊上智村白頭格,胡國華家族可謂名聲在外,他們家四代先后有19人從事教育工作,全家累計教齡300多年,多人榮獲省、市、縣優(yōu)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1992年9月,這個家族被泉州市政府授予“教育世家”稱號。近日,記者采訪了胡家第二代胡云豹,探訪胡氏一家與教育的不解之緣。
第一代 愛國樂教 回國宣傳抗日
“講起我們家族的從教歷史,首先得從我父親胡國華說起。”今年已經82歲高齡的胡云豹介紹,父親是這個家族永遠敬仰和學習的榜樣。胡國華出生于1900年3月,廈門大學文史系畢業(yè)后旅居菲律賓,在菲律賓中華中學任教,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參加旅菲華人抗日救亡組織,積極籌款支援國內抗日。
在孫中山先生同盟會愛國思想的影響下,胡國華放棄中華中學優(yōu)厚的待遇,毅然回國,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先后在中學、小學任教,做好抗日宣傳工作。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支持從教的長子胡云燦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斗爭。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動員就讀南安師范學校的次子胡云集投身解放廈門的支前工作。因長子參加地下革命,他曾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對方威逼他要孩子離開革命隊伍,他進行了堅決斗爭,身體受到嚴重摧殘。出獄后,他繼續(xù)從教,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第二代 子承父業(yè) 五人從事教育
受父親影響,胡云豹和大哥胡云燦、二哥胡云集也都先后走上教師崗位,加上胡云燦愛人林嫦娥、胡云豹愛人鄭鳴琴,第二代共有五人從教。胡云燦曾任福春、魁斗等多所中心學校教導、校長等職,他熱心教育,注重培養(yǎng)下一代。胡云集畢業(yè)于南安師范,在廈門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參謀等職務。轉業(yè)后任安溪龍門學區(qū)教導,并被評為市、縣級教育先進工作者。胡云燦的愛人林嫦娥,新中國成立前曾與丈夫胡云燦同在福春小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后,重返教育戰(zhàn)線,從教三十多年,1979年9月退休。
胡云豹1959年南安師范畢業(yè)后,先后任教中、小學,系福建省教育學會會員,多次被評為少先隊優(yōu)秀輔導員,是1987年安溪縣首批小學高級教師,從教32年,獲得福建省人民政府“為人民教育服務三十周年”榮譽證書。
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卻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新的使命,那就是愛心助學。“找胡云豹老師幫忙吧。”在安溪,貧困生無力繼續(xù)學業(yè)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安溪縣關工委副秘書長胡云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95年至今,經他牽線搭橋、結對幫扶的學生共有5638名,爭取到的社會各界捐款共計1639.6萬元。因貢獻突出,他入選“福建好人榜”,獲評省學雷鋒優(yōu)秀志愿者和全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獲評市2017年度“最美人物”。2015年6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行業(yè)發(fā)展研究所、《中國影響力》雜志社聯(lián)合授予其“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無私貢獻人物”稱號。2016年7月,其愛心事跡被市文明委編入《泉州志愿群英》一書。
胡云豹的愛人鄭鳴琴,自1965年到虎邱學區(qū)任教,二十多年如一日,被評為“業(yè)余教育先進分子”,1998年退休,從教33年,獲得福建省人民政府“為人民教育事業(yè)服務三十周年”榮譽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