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圖背面(受訪者 供圖)
歷時3個多月做了30多個版本
于是四人開始逛校園,深入學校的各個角落,并根據(jù)各自所長做了分工:莊國龍負責動漫元素,許志峰負責攝影、收集資料,楊中元負責地圖場景制作與監(jiān)制,姚慶明則做建筑、美食收集與繪制。
沒有拍攝器材找學校借;各自繪圖風格不同找指導老師陳超淼學習;大三課程緊,就通宵趕工;前期費用,沒錢就從各自身上摳出來……就這樣從3月份開始,歷時3個多月、無數(shù)次修改、做了30多個版本、跑了20多家打印店和印刷廠,終于在7月20日定稿。
許志峰說,學校老師非常支持他們這項工作,地圖的印刷費用都是學校出的。8月初,楊中元的一個朋友發(fā)來一新生錄取通知書給他看,楊中元從床上驚喜地跳起來,原來他看到了他們的“漫繪泉師”手繪地圖也在錄取通知書的信封中,于是立馬給老師電話確認并從老師那兒要了一份地圖來做紀念,并自行打印了百份,準備開學后送人。
學校教務處招生辦翁老師告訴記者,當時他們微信公眾號開通不久,為了發(fā)布信息方便學生,就和學生溝通怎么做更好。得知學生想做“校園地圖”,學校領導覺得有意思,就讓他們四人試試做,想不到做出來的效果很好。學校印了3000多份,2017年東海校區(qū)的每個新生人手一份,已隨入學通知書發(fā)出。
“作為學長送給新生的入學禮物,他們四人很有心,做得挺好的,新生反饋來的聲音也是肯定的。”翁老師說,這是學校的第一份校園地圖,以后有機會的話,還是會送給新生作為入學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