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香龍
3人扎了8天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作為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既定“曲目”,型厝村的成年男子人人都會舞香龍,也都舞過香龍。
今年57歲的蔡鞏固從18歲起就是舞香龍隊伍中的一員,“舞了十多年,后來舞不動了,就換新的小伙子。”蔡鞏固說。
扎了20多年香龍的蔡文頓告訴記者,香龍由稻草、麻繩和鐵絲扎成,通常有13節(jié)到15節(jié)。因為舞之前,周身要扎滿特質(zhì)的香,所以香龍必須扎得十分緊實,一條重約一兩百公斤。一個舞龍隊伍大約需50多名青壯年,輪流替換上場舞龍繞村游行。
雖然村里人人會舞香龍,但會扎香龍的人卻不多。70多歲的蔡文頓是香龍的代表性傳承人,另外村里30多歲的蔡正允是將接替蔡文頓的新一代傳承人。
今年的2條香龍是蔡文頓、蔡正允及另一名小伙子三人共花了8天時間扎成的。為了扎好香龍,蔡文頓的雙手不僅被割裂了好幾道口子,還磨出了水泡。
“扎香龍技術(shù),雖然不像舞香龍人人都會,但在村里也是代代相傳。”蔡東列說,近年來,東石鎮(zhèn)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傳承,制定了保護舞香龍的五年計劃,進一步助推香龍民俗活動進校園入課堂,相信今后型厝舞香龍民俗將會得到更好地發(fā)揚和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