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情支出占“大頭”
春節(jié)期間花銷的加大,使得歡樂的春節(jié)在許多人眼中卻成了“春劫”。為了解今年春節(jié)期間人們的支出情況,記者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進行了在線調查,一天時間,共有750人參與調查活動。
過年幾天,你花了多少錢呢?對此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以上的人春節(jié)花銷超過一萬元,其中,花銷在一萬元至三萬元之間的有275人,占比36.7%;花銷在三萬元以上的有23人,占比3.1%;花銷在五千元至一萬元之間的有234人,占比31.2%;花銷在兩千元至五千元之間的有132人,占比17.6%;花銷在兩千元以下的僅86人,占比11.4%。
過個年,幾個月的工資就沒了。這是不少網友發(fā)出的感嘆。調查中,對于“過年幾天花掉幾個月工資”的問題,一半以上的人選擇“超過兩個月工資”,其中,選擇“花掉兩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工資”的有378人,占比50.4%;選擇“花掉半年及半年以上工資”的有58人,占比7.7%;選擇“花掉半個月工資”的有117人,占比15.6%;選擇“花掉一個月工資”的有197人,占比26.3%。
過年花銷不少,那些錢都花在哪些方面呢?調查結果顯示,包紅包、孝敬長輩、買過年衣物以及外出游玩等,是人們春節(jié)期間花錢較多的項目。按支出比例從高到低排序,調查結果為:選擇“包紅包”的有613人次,占比22.5%;選擇“孝敬長輩”的有397人次,占比14.6%;選擇“給自己買過年衣物、鞋子”的有323人次,占比11.9%;選擇“外出游玩”的有325人次,占比11.9%;選擇“朋友聚餐”的有296人次,占比10.9%;選擇“交通費用”的有221人次,占比8.1%;選擇“給親朋好友買禮物”的有177人次,占比6.5%;選擇“親戚朋友之間人情債”的有156人次,占比5.7%;選擇“其他費用”的有215人次,占比7.9%。
一位市民在參與調查中告訴記者,他過年期間最大的開支就是給晚輩包紅包,還有就是孝敬父母。“給親戚孩子包紅包,一個最少得五百元,我總共包了十幾個,單這一項就花掉了一個多月的工資。”不過,在他看來,春節(jié)期間很多“人情債”都是禮尚往來。過些年等他有孩子后,別人也一樣會給他孩子包紅包。只是對于剛工作兩年的他來說,過年期間的“經濟壓力”確實有點大。
在外過年避開“春劫”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為避開“春劫”,過個“清爽年”,不少人選擇在外過春節(jié)。
老家在南平的陳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春節(jié),她把公公婆婆接到石獅來過年。雖然說,在老家過年,年味可能更濃些,但人情往來,各種各樣的應酬很多,不僅錢花得多,人也過得累。
“每年回老家,都要去一些親戚家走走,走親戚自然不能空著手去,所以這方面的花費也是挺大的。今年沒回去,這方面的錢就省了。”當然,在陳女士看來,在外過年,最重要的是沒有那么多的“繁文縟節(jié)”,每天除了準備三餐,其他時間,一家人要么出去逛逛超市,爬爬山,要么在家看看電視,打打麻將,感覺今年春節(jié)過得特輕松、悠閑。
和陳女士一樣,選擇在石獅過年,避開老家“春劫”的人并不在少數。昨日上午,在市客運中心站,記者看到不少提著行李包踏上返鄉(xiāng)的旅客。一位來自安徽的男子告訴記者,之所以春節(jié)過后才回家,一方面留在廠里值班可以賺些加班費,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許多春節(jié)花銷。“年前回老家,不僅車票貴,回到家后,要花的錢也比較多。年后再回去,很多錢都可以省下了。”至于“過年與家人團聚”的問題,他認為,只要正月期間回到老家即可,不一定非要正月初一、初二那幾天。據其介紹,他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是這樣的想法。
除了留在石獅過年外,還有一些人選擇外出游玩。正月初六才返回石獅的謝先生告訴記者,他與一位朋友結伴,兩家人開著兩部車,在除夕之前便“自駕游”去了。先后到福建、江西多個景點,一路走走停停,除夕夜則在漳州一家酒店里度過。因為不趕時間,兩家人玩得都很愜意。在外游玩期間,有不少同學、朋友打電話、發(fā)微信邀請他參加聚會活動。因為人在外,他自然沒去參加這些活動。他說,還好沒去參加,要不然又得喝很多酒。相比之下,他覺得外出旅游是一種比較“清爽”的過年方式,可以讓春節(jié)真正成為一個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