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月31日訊 據(jù)泉州晚報報道,春節(jié)假期期間,泉州歷史文化游紅火,導游也因此而忙碌。圖為導游楊遠彬正在泉州海交館為北京游客解說泉州的海上絲綢之路景點。
1月30日,春節(jié)假期來到初三。隨著泉州名氣越來越大,每逢假期,慕名來泉州旅游的海內(nèi)外游客越來越多,泉州地接導游楊遠彬就迎來了他這個春節(jié)假期的第二團游客。
講解“接地氣” 泉州文化感動游客
受冷空氣影響,1月30日上午的一場驟雨打亂了不少人的計劃。楊遠彬的北京客人也臨時將此行首站從開元寺改為海交館。記者趕到海交館時,楊遠彬已經(jīng)在為游客介紹泉州的航海歷史。
“這是在九日山上的祈風石刻,上面記載了當時出海前祈風儀式的盛況,石碑上的時間、地點、人物都寫得非常清楚,可以說就是當時的官方微博了。”楊遠彬風趣且“接地氣”的講解,逗得團員哈哈大笑。
在泉州宗教石刻陳列館內(nèi),楊遠彬指著一塊古墓碑介紹道:“大家看,僅僅是這塊墓碑,就融合了十字架、祥云、穹頂?shù)榷喾N宗教的元素,這就體現(xiàn)了古代泉州包容的特點。”聽著他的講解,團員們頻頻點頭、嘖嘖稱奇。
“早就聽說泉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團員吳明表示:“本來以為看博物館會有點無聊,沒想到這么有意思,都是楊導講解得好,我們很受感動。”
看書學外語 只為講好泉州故事
從2009年畢業(yè)到現(xiàn)在,楊遠彬就一直堅持在泉州當?shù)亟訉в?。在他看來,泉州的美,美在深度,但游客均是一日游居多,要讓他們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深入了解泉州,導游的作用就很關鍵。
為了能講好泉州故事,這些年,楊遠彬買了不少有關泉州歷史的書——《話說泉州》、《閩文化概論》、《泉州老街巷》、《泉州宗教石刻》……每一本楊遠彬都細細讀過,“手中有糧,心中才不會慌。”他說:“現(xiàn)在泉州的導游‘一導難求’,懂泉州的導游更是少之又少,作為泉州人,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宣傳家鄉(xiāng),不分春夏秋冬。”
除了讀書以外,為了讓泉州故事傳得更遠,楊遠彬還認真學了英語。“A是愛拼才會贏;B是brand,品牌泉州……”由他豐富發(fā)揚的“26個英文字母游泉州”成了外地游客前往泉州必聽的詮釋注解。
由于深耕泉州文化,楊遠彬現(xiàn)在十分受到外地游客的歡迎,不少外地游客來泉州,都點名要他講解。
“像今年初一我?guī)У膱F,就是我?guī)н^的一位莆田團友介紹的。當時他們聽我講解開元寺后,覺得泉州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又推薦其他朋友來。”楊遠彬說:“作為一名導游,能受到這樣的認可,我很感動,這也是我能夠堅持這么長時間的動力,講好泉州故事,傳遞泉州聲音,我還會繼續(xù)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