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
整容+特警服裝+微信自我營銷
現(xiàn)年24歲的冷某為高中學歷,曾在四川老家當過幾個月的特警協(xié)勤,因此對于特警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所擁有的特警服裝,除了兩套是其友人贈送給他,其余的均是他從軍用品服裝店購買。雖然不是真的特警,但他懂得去包裝和營銷自己。”
據(jù)眾多受害者介紹,他們每次與冷某見面,冷某均是身著特警的服裝。雙方約定見面地點,他也常會選擇在位于美食街泉州特警大隊附近,讓受害者誤以為他真的是在特警大隊里上班。在冷某的朋友圈中,他日常轉(zhuǎn)載發(fā)送的內(nèi)容都是與部隊或者是特警有關的信息,其中不乏他身著特警服裝拍的照片,而冷某本身卻未曾有在部隊服役的經(jīng)歷。
民警向記者出示了冷某的身份照片,但照片中他塌鼻梁、小眼睛與現(xiàn)如今的樣貌判若兩人。民警說:“在第一個受害人李某向警方提供冷某的照片時,經(jīng)比對,我們一直誤以為身份證上的并非冷某。”據(jù)冷某供述,今年6月份他前往廈門某整容機構(gòu)進行整容,墊了鼻子,雙眼皮等。整容后,確實對其今后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許多年輕女性看到年輕帥氣,又是“特警”身份的他,更愿意與其接近。據(jù)悉,受害者李某還曾想將其侄女介紹給冷某,冷某稱因?qū)Ψ侥昙o太小,就拒絕了對方。
騙術一:
免試幫人代辦駕照
此次案件中,被騙金額最多的為楊先生,他總共被冷某騙走155000元。據(jù)楊先生介紹,他是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了冷某。楊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冷某自稱是一名特警,且自己有朋友在車管所里,可以幫人代辦駕駛證,30天內(nèi)就能拿到駕照。
對于冷某的身份,楊先生說:“剛開始他真的偽裝得特別好。每次見面,冷某都是身著特警制服出現(xiàn)。言談舉止中,他總會時不時地提到特警隊里的相關事情。幾次聚餐,冷某都表現(xiàn)得十分大氣,經(jīng)常跟我搶著買單,但為了辦證, 大部分單都是我買的。”為了賺取抽成,今年5月至6月期間,楊先生先后為冷某介紹了31名想免試拿駕照的朋友,共交給冷某155000元的定金。但時間一天天地過去,駕照始終沒有下文,幾次催促冷某辦證,或是讓其還錢,冷某都找各種理由推脫。此時,楊先生才對冷某的身份產(chǎn)生懷疑。
在冷某被抓前幾天,楊先生曾警告冷某,已有多人報警,讓他等著坐牢。對此,冷某不以為然,回信息稱:可以。楊先生說:“他早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瞞不了多久,所以破罐子破摔,已經(jīng)是做好隨時被抓的準備。”
騙術二:
冒充民警制作假證哄騙被害者
楊先生說,冷某曾一個晚上在泉州某酒吧消費數(shù)十萬,平時身邊不乏有長相、身材姣好的女性陪同。冷某幾乎完全沉浸于“特警”身份無法自拔,他享受著社會地位提升帶給他的優(yōu)越感。但與此同時,當朋友真正有求于他時,靠包裝出來的他,只能編織更大的謊言來維系自己一戳即破的面具。
據(jù)民警介紹,在2016年7月,受害者王先生的朋友因酒駕被抓,即將面臨人被拘,分被扣的處罰。王先生通過友人聯(lián)系上冷某,希望能夠保人保分。冷某當即表示可以,并開口向王先生要了3萬元,但當晚他馬上將錢用于還債。冷某自知無力保人保證,隔天就到復印店中打印了一份假的“釋放通知書”稱人需被拘7天才可釋放,并拍照給王先生讓其信服。
對此王先生只能無奈接受,但他要求分數(shù)一定不能被扣。此時,冷某再次開口向王先生要了5000元的疏通費,王先生也如數(shù)打到冷某的賬戶上,但過后分數(shù)一樣被扣,王先生要求冷某退款。為了圓謊,冷某竟讓自己的友人謊稱是民警給王先生打去電話解釋,最近查得嚴,分數(shù)因而無法保住。以此讓王先生信服,但王先生的錢也一直無法要回。
騙術三:
自編自導 冒充泉州某公安局領導唬人
冷某不單自己假冒特警,讓朋友冒充民警,甚至假冒起了泉州市某公安局局長。利用假冒該局長的身份自編自導了一場唬人的戲碼。據(jù)了解,在泉州上班的女子玲子(化名)曾在冷某的住處見看到其大量的特警服裝,因而相信冷某的“特警”身份。在冷某一再央求下,借了一萬元給冷某去歸還酒吧消費欠款,但至今仍無法要回。
此前,玲子因個人原因想辭職,卻遭到公司負責人的威脅恐嚇。無計可施的玲子只能找當“特警”的冷某求助。為了嚇唬該負責人,冷某將自己朋友的微信名稱備注改成了泉州某公安局局長的名字,你一言我一語假裝與該局長聊天,制造了與該局長十分熟悉的假象,并將該聊天記錄截圖發(fā)給了玲子,并讓玲子轉(zhuǎn)發(fā)給酒吧負責人。讓該負責人相信XX局長與玲子及其友人的關系并不一般,使之不敢再對玲子進行恐嚇。
動機:
欠債27萬 行騙還債
目前,冷某因招搖撞騙罪已經(jīng)被警方刑拘。對于自己的犯罪事實他供認不諱,更是后悔不已。他坦誠,因為在2012年他曾被騙去買傳銷產(chǎn)品,虧空了27萬元,而這筆錢本就是找朋友借的,以及靠透支信用卡籌到的。為了還錢,他也曾想靠自己的努力賺取,2013年、2014年他曾在工地上做過裝修工,因為工傷,他便辭了職。
面對巨額的債務,他四處尋找賺錢的機會。2015年,他偶然在微信上看到朋友在幫人辦理駕駛證的業(yè)務,賺到了不少錢。于是便想著用這種方法先弄到錢用于還債。為了方便行騙,他改變自己的容貌,偽裝成了特警。只要被害者錢一到賬,他馬上拿去還債。為了維系和經(jīng)營自己的人脈,騙來的錢也被他花在酒吧消費上。只要到了對被害者承若出證的日期,如果拿不出證,他就退錢給對方。但這樣一來,他就要不斷地拆東墻補西墻地還債、退錢,因而要不斷地取得更多人的信任,以騙取更多的周轉(zhuǎn)資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冷某目前所騙金額達30余萬元。
民警告訴記者,冷某的家庭并不富裕,其父母親身體都不好。他一直央求民警不要讓其母親知道自己被抓的事實。據(jù)他講述,在2012年,在老家因與人打架,被治安拘留過。而后,便遠走他鄉(xiāng),這幾年,冷某鮮少與家人聯(lián)系。他說:“這幾年,在外面混得不好,也沒賺到錢,沒臉回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