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被施舍的“骨氣哥”
11月28日,在泉州市區(qū)東街一帶,一名中年男子長住在一棵樹下。他也是工作人員的“老朋友”了。“這些東西我不要,你們帶回去吧。”這是他的典型“臺詞”,不接受救助的流浪者是他最大的標簽。
他從不接受外來的幫助,依靠拾荒過日子,堅持自食其力。剛開始注意到他時,他衣衫不整,灰頭土臉,神志略有不清晰,常常自說自話。一次次回訪中,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中年男子的狀態(tài)有所好轉(zhuǎn)。這次暖冬行動中再次見到他,他的衣著已稱得上整潔,據(jù)他自述,現(xiàn)在他有時會打點短工賺錢,閑暇時候喜歡到樹下看別人下棋湊湊熱鬧。
長相清秀的“慕名者”
11月27日,開元寺正門門口,一名長相清秀的流浪者坐在大門右側(cè)乞討,從外貌分辨,其為中青年男子。他到此處乞討的時間并不長,提及流浪乞討的緣由,他自稱因慕名開元寺,故到此乞討。
與他交談時,有一名男子走過來嬉笑著調(diào)侃他,兩人關(guān)系似乎挺融洽,這名流浪漢性情看來也算是和善。問及是否需要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為他提供車票回家時,他擺手拒絕,只是收下了救助管理站的聯(lián)絡名片,表示有需要的時候會主動聯(lián)系。
幫扶淪落人的“有愛流浪”
11月28日,市區(qū)客運中心站附近高架橋下,有一名為程某的流浪漢,曾與另一名有腳疾的流浪者結(jié)伴。程某在流浪過程中,結(jié)識這名有腳疾的流浪者,聽說他的悲慘往事后,下定決心要幫他治療腳疾并且悉心照料他,他們結(jié)伴而行的事跡也曾被媒體報道過。
后來,程某得知流浪者的悲慘往事是編造的,十分氣憤,便與同伴分道揚鑣。大概是愛心被辜負,對他的心理造成了太大的傷害,對于工作人員的開導,程某表現(xiàn)漠然。工作人員表示,將逐步開導他,解開其心結(jié),讓其重燃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