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厝靠近開元寺,抬頭就能看到修繕中的東塔
臺海網(wǎng)12月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吳月芳 王金淼 文/圖)在古城泉州,你可能隨時遇到一個貴族后裔;也可能有一天,在家里面突然挖出一件古物,不經(jīng)意與歷史撞個滿懷。69歲的粘添福家住泉州西街臺魁巷,最近在修廚房時,就挖出了一塊明代石碑殘件。
粘添福一家,是女真人在泉州的后裔。因為覺得老宅是先人的托付,他們一直沒有離開,盡心守護(hù)著這片東塔畔隔著圍墻的風(fēng)景。
臺魁巷古厝流傳著“國舅”傳說
推開一扇不寬敞的木門,穿過古樸的出磚入石墻,可以從一個小院子進(jìn)入另一個小院子。粘添福家剛整修一新的埕出現(xiàn)在眼前:雪白的墻配上深紅的墻磚,一株粗壯的老桂花樹立在墻邊。粘家就在開元寺東塔邊,也是臺魁巷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三進(jìn)的規(guī)格,可能始建于明代,房子被收拾得妥妥帖帖的。
祖上留下的木頭匣子,被粘添福拿來存放重要的資料。他小心翼翼地拿出里面的復(fù)印件,告訴我們祖厝曾經(jīng)在文廟洙泗橋附近,后來被戲院票房占用,最后又成為商場的用地。
粘姓是女真人的后裔。因為這個緣故,粘添福喜歡研究歷史。泉州人都說“西街粘史傅”,說的是曾顯赫一時的粘家、史家和傅家,當(dāng)時占據(jù)了西街許多地盤。
鄰居有位老人曾告訴他粘氏祖上“粘國舅”的傳說。“粘國舅”是明末清初泉州名人粘本盛,當(dāng)年皇帝看上了自己的表妹,問大臣怎么辦,粘本盛在一旁扇著扇子,并搖頭晃腦。“扇”的閩南語與“姓”接近,皇帝領(lǐng)會到是“換姓”之意。于是,表妹認(rèn)粘本盛為哥哥,粘本盛便被稱作“粘國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