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稀飯 父子倆吃上一天
“老劉就在那個棚屋里。”村里的人指著一個鐵皮棚屋說。棚屋沒有門,屋頂是一塊大鐵皮,下面用木棍做柱子將鐵皮撐起來,鐵皮屋搭了兩間房間,房門緊閉,房間外的空間則堆滿了雜物。老劉就坐在雜物中的一張長椅上吃早餐,他旁邊擺著個破桌子,上面是一鍋稀飯和兩個小碗,一碗是黑漆漆的醬油湯,一碗是吃剩的魚骨頭。老劉扒幾口稀飯,就夾一點魚骨頭在嘴里咂巴,然后又將魚骨頭吐到另一個盆子里。他說,魚骨頭是別人給的,雖然是魚骨頭,但還有點味道。“今年臺風多,稻子收成不好,這一鍋稀飯得吃一天。”老劉說。
棚屋是老劉的兒子住的,而他則一個人住在古厝里,因為古厝是好幾戶人家的,屬于他們的就一間房,后來有人幫他們蓋了這間棚屋,兩個房間,一間是他兒子的房間,一間是用來放稻子等農(nóng)作物的。“如果我住棚屋,就沒地方放稻子了,古厝會漏雨,稻子放古厝會受潮。”老劉說,古厝是本家祖厝,已經(jīng)有100多年歷史了,年久失修,刮風下雨時難免會漏雨,他已經(jīng)習慣了,但稻子受潮,他們父子倆就得挨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