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六十年點燈
古代點燈都是農(nóng)歷庚寅年(每60年一次),近現(xiàn)代一些重大節(jié)慶,也會點燈。
白塔點燈習俗的起源已經(jīng)不可考了。古代建塔的初衷,很多是一種風水布局,也體現(xiàn)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教育、科技成就。古代是很重視科舉的,白塔點燈的目的,可能是為了讓地方更紅火,希望當?shù)啬芏喑鲂┛婆e人才。
聽老人們說,50年代白塔點燈,點的是油燈,或許跟當時比較困難有關。油燈會被風吹滅,或油盡而滅,厝邊會自發(fā)爬上去添油續(xù)燈。70年代,點的燈換成了電燈,偶爾才會有燈籠。后來因白塔年久失修,怕登塔點燈有危險,停了一段時間。
為什么古代要庚寅年才點燈呢?有可能是古代的風水術士,根據(jù)白塔的風水位置,建塔的方位和時間等來定的。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古代點燈耗資較大,出于經(jīng)濟考慮,沒法年年點燈。
——安海文化人士顏呈禮
有人還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規(guī)律:
只要白塔今年點燈,明年就有人金榜題名。
白塔點燈 金榜題名
30年前的3月,我曾在報紙上發(fā)表過文章《白塔點燈,金榜題名》。
當時剛好《安海志》編修出版,我認真研讀后發(fā)現(xiàn),每逢白塔點燈或修繕,次年的科舉考試,總有安海人金榜題名。
比如,明嘉靖九年庚寅(1530年)點塔燈,辛卯科(1531年)中式黃國寵、柯實卿、林大任三人。萬歷十八年庚寅(1590年)復點燈,辛卯科(1591年)中式陳廷一,黃志清發(fā)解。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復點,第二年辛卯中式柯國喬、蔡增勤,副榜顏共書。
此后,就連重修白塔的次年亦喜訊不斷。人們認為,白塔不僅“瑞光耀彩”,而且象征著“文明興盛”。正因為科甲蟬聯(lián),故有白塔點燈,翌年簪纓鵲起的巧合。
因為白塔點燈的機會不多,有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能見上一次。我59歲了,人生的遺憾就是至今沒親眼目睹過:1979年點燈時,我剛好在山東讀大學,沒碰上;2010年點燈,我剛好放假結束回福州上班了;這次原計劃的中秋點燈,因為臺風延期,我又錯過了。
好在現(xiàn)在白塔修好了,點燈的機會多了,以后應該可以看到。
——省檔案館研究館員、安海人陳詠民
除了點燈儀式外,昨晚還有熱鬧的燒塔仔。
白塔邊的6座磚塔,早鋪好了木柴。
男男女女圍著磚塔灑鹽巴助燃,喊著“發(fā)咯”,期盼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100桌千人薄餅,各種舞獅、大鼓表演,昨夜的安海人,熱熱鬧鬧地補過了一個中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