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7月21日訊 據(jù)泉州晚報報道,安溪縣桃舟鄉(xiāng)下格村17歲的男孩吳錦添,從小學到高考,年年都是村里的狀元。今年高考成績一出來,村民眼中的喜訊,卻成了他的憂慮。父母在幾百公里外的深山砍竹子,他心里掂量著,一根竹子才2元工錢,如果自己上大學,父母要再吃多少苦??墒?,知道成績的那一天,父親騎了4小時的摩托車趕回家里,見面就跟他說了一句話:“大學一定要去上,不就多砍些竹子嘛!”那一瞬間,千言萬語化作兩行熱淚,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記者 張曉明 文/圖)
翻山越嶺5小時 父子同心譜寫堅強
車子從鎮(zhèn)里經過半小時的攀爬,終于來到大山深處的下格村。在村口處,一對父子正在刷洗著沾滿泥巴的褲腿。原來,聽說記者要來訪,吳錦添的父親吳勇士一早就騎摩托車載著兒子,從另一處高山上,經過5個多小時的跋涉回到家。因為臺風天帶來的山體滑坡,父子倆推著車經過了幾段齊膝深的泥濘路。
41歲的吳勇士說,平時夫妻倆在漳平市砍竹子打零工。“已經砍了快20年。”他翻出長滿繭子的雙手,粗糙的紋路似一段段辛酸的故事。16歲就失去雙親的他,比別人早當家。務農、打工,他用堅強陪伴自己的成長。2002年時,他一天打工才30元,但為了一家子,他借了2萬元與堂兄弟合蓋了房子。
14年后,記者走進這個家,墻壁水泥裸露。吳錦添就是在這個簡陋的房子里成長起來,在他看來,父親的堅強無時不刻地感化著自己的成長。
一家聚少離多 懂事男孩從小獨立
吳勇士說,兒子從小學習就不錯,每次考試都是村里最好的,包括這次高考。“他知道家里窮,用什么都很節(jié)省,一個本子,正面寫完了反面寫,直到沒有空白地方了,才讓我給他買新的;一根鉛筆,用得手都握不住了,還不舍得扔。”吳勇士說著說著,不禁抹起了眼淚。
在吳錦添的記憶里,因為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小升初的時候,他就考到了縣城里的恒興中學。這一頭,他從初一開始了6年的住宿生活,獨立自主;那一頭,父母常年在竹林里打工,賺錢養(yǎng)家。一家三口聚少離多,但吳錦添沒有任何怨言,反而享受著不一樣的父愛和母愛。
2小時10句話 內向學子有愛有夢想
在2個小時的接觸時間里,吳錦添的話加起來不超過十句。內向,是鄰里對他的評價,不過當他自己也這樣說自己的時候,卻讓人感到他的不一般。
“我報考的是臨床學。”吳錦添說,自己性格內向,希望通過大學的學習,改變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于將來的打算,他表示并沒有想太多,志向很簡單,就是努力學習,工作后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扛起這個家庭的重擔。“只想讓父母不用再那么辛苦,想讓他們不用再靠砍竹子來養(yǎng)活這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