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鵬
7月18日凌晨五點半,廈門市鐘宅社5歲男孩家中墜樓,傷得不輕;7月18日下午四點,杏林西濱村8歲女孩溺水身亡;而在泉州,三名放假在家的男孩竟因無聊而相約來到鐵路上玩耍,只為一睹火車真容,險些喪命……這幾起事件,再次敲響了孩子暑期安全的警鐘。(7月19日臺海網(wǎng))
暑假安全并沒有游離在公共關注之外,恰恰相反,往往是暑假還沒有開始,這個話題就已經(jīng)成為議論的焦點。但令人痛心的是,悲劇仍成為暑假揮之不去的夢魘,讓我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為那些小生命痛惜。
無論是池塘邊玩耍還是鐵軌邊打鬧,這都是刀尖上跳舞的危險游戲,讓人一聽就捏了一把汗。不過,孩子們這樣膽大包天能全怪他們不懂事嗎?換句話說,在他們不懂事的背后,是不是透露出大人們某些該做的事兒沒有做好?
如何保障孩子們的暑假安全并不是道無解的難題,恰恰相反,因為年年都需要重復,大家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就爛熟于心,甚至到了張口就來的地步。家長該怎么做,老師該怎么教,甚至政府部門能做什么,社會組織可以在哪些地方彌補家庭力量的不足,說起來可以頭頭是道,可問題就在于,我們做到了嗎?我們舍得為此付出嗎?
面對悲劇,需要的不是思考,現(xiàn)在需要做的,是盡量把現(xiàn)實要求的保護計劃變成行動。社會、家庭、學校都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對那些家庭照顧精力不足的孩子,政府和社會力量要趕緊補位,盡力把保護傘撐得更加結實,千萬不能繼續(xù)上演“猜到了開頭,就是不能阻止結局”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