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人
“我都想死了,無臉見親友”
沃客吸引人的還有它的動態(tài)收益,通俗來講,就是“推薦獎”。為此,很多投資者積極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宣揚沃客理財,讓越來越多人加入,姚女士就是其中一個。
“我都想死了,當時怎么也沒想到會是這樣。”記者見到姚女士時,她一臉憔悴,眼眶發(fā)紅,她說就因為沃客,剛跟丈夫吵架,自己如今都無臉見親友。姚女士介紹,她丈夫經(jīng)營公司,自己居家照顧孩子,去年年底在美容院閑聊時,一名女子將她拉到沃客微信群,并作為姚女士的推薦人,讓姚女士順利在沃客平臺投錢。
“我想既然宣稱有那么高的回報,投進去肯定是好事,我也是希望她們能賺錢。” 姚女士詢問得知“拉人頭”有獎勵,在自己前后投了100多萬元后,也陸續(xù)向親友推薦,包括她姐姐、閨蜜等。擔心她們不信,姚女士便稱自己親眼看到誰賺了很多錢,買房又買車。聽她那么說,親友們都信了,紛紛投錢,她姐姐甚至把本來要開餐館的20多萬元投進去了。
姚女士說,沃客理財被查封后,雖然親友顧及親情也沒怎么怪她,但她自己覺得很內(nèi)疚,丈夫也因此責怪她。
騙己
寧可活在謊言里 不愿醒來
“父母投了十幾萬元,我怎么勸都不聽,到現(xiàn)在都沒醒悟,我一說沃客涉嫌傳銷被查封,他們就跟我急,說沃客是被‘黑’了。”在福州的唐女士向記者抱怨,其父母癡迷沃客,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執(zhí)意投了十幾萬元進去。沃客出事后,兩老人每天看著微信群,期待有轉(zhuǎn)機。
不止唐女士父母,在沃客微信群(出事后,該微信群更名為“天使生活交流群”),不少沃客理財會員自欺欺人,稱“既然已經(jīng)投資了,那就相信到底,打破頭也要往前走,興許有驚喜”。甚至有些人把責任推到警方頭上,稱是“公安部門亂搞才會這樣,只要沃客沒出事大家都能賺錢”。在微博上,只要是關(guān)于“沃客涉嫌傳銷”的消息,就有很多評論和謾罵。“他們或是寧愿活在謊言里,不愿醒來。”有群眾描述這些人的心理。
金融
人士:
典型龐氏騙局
沒有新下線就崩盤
熟悉行內(nèi)門道的金融界人士指出,沒有只漲不跌的生意,高回報宣傳基本上是誘餌。類似這種金額傳銷項目,基本不產(chǎn)生實際效益,它沿襲了龐氏騙局“以新還舊”的核心,即利用新投資人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獎勵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假象。
而一旦沒有新投資者進場,資金鏈斷裂,項目就面臨崩盤,投資人血本無歸。大量投資者受蒙蔽,在于信息不對等,不知道自己屬于“擊鼓傳花”的哪個環(huán)節(jié),表象上一開始有收益,其實自己的本金早已成為他人分食的餡餅。
一名投資理財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目前正常的銀行理財產(chǎn)品年化收益率才3%-4%,像這種收益有幾倍甚至10倍的,肯定是假的。他提醒,投資首先要認清產(chǎn)品,承諾超高額回報的,十有八九是有問題;其次,投資前應該對投資的產(chǎn)品有深刻研究,“從別人那兒聽說”而跟著投資是很危險的。如果聽說誰投資了什么理財產(chǎn)品,至少要看對方的交易記錄,何況有些非法項目的記錄是可以偽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