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9日訊 據(jù)“聚焦三明”微信公眾號綜合發(fā)布 日前,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對2021年首批186個擬予登記保護的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biāo)志進行公示,將樂紅糖上榜!
在一切講求效率、減少成本而盡力獲得利益最大化的時代,將樂紅糖始終堅持傳承了6代的手工熬糖古法,24道制作工序,一招一式都絕不怠慢,每道工序都嚴(yán)苛謹(jǐn)慎。
榨甘蔗汁,這是制糖的第一步。而在將樂,還留有百年古磨,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如今機器榨汁代替了牛磨,提高了效率,但古磨在時刻提醒著將樂人,古法根本,不能忘。
做糖的鍋一律是鑄鐵的厚鍋,受熱均勻,熬出來的糖也特別的香。而且將樂熬制紅糖的鍋一定是連環(huán)的兩口鍋,一大一小,小的用來裝開水,大的用來熬糖。
這樣的鍋,一是防止熬制紅糖過程中火太旺,容易糊鍋,需要適時添加水;第二個是存水,熬制紅糖的鍋一定要用滾燙的沸水來清洗。
甘蔗榨出汁水,要立即倒進鍋里,同時要經(jīng)過仔細(xì)的過濾,將樂紅糖的過濾分為四道:
第一道是過濾漏網(wǎng),然后將汁里面的小蔗渣通過濾布再輕篩,還有第三道“瓢蔗屑”,第四道“騰鍋底”過濾工序,所以將樂的糖水格外純凈。
過濾后進入熬制階段,遵循古法,老匠人們都特別看重三個“花”:水花、糖花、火花。將樂古法紅糖的熬制一般需要兩人合作,各司其職。
水花。甘蔗汁倒入鍋內(nèi),待汁煮開,鍋內(nèi)的水分和糖分就開始分離,水分隨溫度的升高而漲起很大的水花,水花爆開后就揮發(fā)成水蒸氣。看水花階段需要隔三岔五的攪動,才能讓水分充分揮發(fā)。
火花。在將樂,熬糖不能用燃?xì)?,而是一定是用山柴火,更能控制火候。汁入鍋時要用猛火,將水分蒸發(fā),待糖花上來,就要用大火和中火慢慢熬,最后收鍋時就要小火,滅火時要用干凈的甘蔗渣堵住灶口,以便下一鍋甘蔗汁入鍋時可以迅速將溫度提升。
糖花。水分揮發(fā)后,鍋內(nèi)由青綠色轉(zhuǎn)為金黃色,跟熔爐里的黃金水一般。這時候糖慢慢變稠,攪動的次數(shù)要逐漸增多,稍不注意,溫度不均衡就會燒焦,只要有一點焦味,整鍋的紅糖就算廢了。
而將樂的古法紅糖與其他地方的手工紅糖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里沒有任何的添加劑。很多地方的民間紅糖會添加石灰粉、硫酸或是磷酸,但是,將樂,什么都不放,原料只有上好的甘蔗汁。
當(dāng)滿滿一鍋的蔗水只剩三分之一左右時,抄起一瓢高高往下倒,糖漿透紅似地掛在瓢上,就可以出糖了。紅糖出鍋時冷卻階段必須要有耐心,必須要用木制產(chǎn)品進行盛裝。如果用其它器皿裝,太快凝固,糖分不會均勻分布,太慢凝固,糖分會過度揮發(fā)。
木盆裝好后,還需要不停的攪動,讓溫度慢慢下降,待溫度適中后便可打包晾干。拿一小塊放進嘴里,那甜勁,爽!
五、六個小時的熬煮,上百次的大勺翻動,古法制糖的方法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一塊好紅糖,真的需要超常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更需要那份堅持的匠心。
(來源:“聚焦三明”微信公眾號綜合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將樂縣融媒體中心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