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特色:突出防御功能
突出其防御功能,這是大田土堡群建筑特色。潭城堡主門前,銘溪由東南向西北“L”形半圍堡門,恰似天然的護城河,緊緊守護著土堡。潭城堡屬于水田類型土堡,在西北和東北方向原有寬闊的水田,增強了土堡防御功能??梢韵胂?,陡峭的臺地加上高大的堡墻,讓人高不可攀,當外敵來范時,這泥濘的水田是最天然、最有效的屏障。
土堡的防御功能也體現(xiàn)在修筑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上,別具匠心。土堡主門不高,約有兩米之余,拱頂上方有一排5個向下的斜孔,這是用以護著堡門的。土堡四周為夯土墻,足有12米之高,在冷兵器時代,可防難攻,主門和輔門是整個土堡防御功能較弱的地方,這5個斜孔可用火銃打擊靠近門洞的破門之敵,或用堡內井水澆滅匪寇的縱火。
進入土堡主門,便可感知土堡墻體的厚重感,它似乎通向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與土堡門洞相連的是木柱和屋架構筑的兩層門亭,門亭與土堡二層跑馬道渾然一體,上下庇護著堡門。也許正是因為特別的建筑結構,主門開口不大,內圓外方,在夏日有習習涼風穿門洞而過,是個納涼的好地方。
土堡之所以有別于土樓,主要體現(xiàn)在結構布局上,土堡之內精心設計了一組主體建筑群,建筑群外再筑有一道圍護土墻,而這墻體卻不承重,其主要功能只是為了防御。沿著土堡毛石塊砌置的臺階可上二層跑馬道,跑馬道為夯土,略顯簡陋。走在跑馬道上,可以看到有無數的竹制槍孔和瞭望口,這些設置與其他的土堡無異,分布在堡門、角樓等各個角落,或傾斜或平放,可以從不同的高度、角度、方向進行弓箭、槍支射擊。
方窗、斗式跳窗的防御設置,也是極為巧妙。在一周堡墻相對等分處,各安裝內外大小一致的大型方窗,遠可瞭望來犯之敵的動靜,可探身出窗大聲喊話,近可瞬間出窗射擊靠近土堡的敵人,同時還可以臨危應變出逃,呼喚援兵。斗型條窗,是以防御為主、采光為輔的設施,內寬外窄便于射擊時左右調節(jié),上下滑動機動打擊,無戰(zhàn)時采光通風樣樣具備。
站立于瞭望口之內,探出目光,可找尋到外面的世界——當匪患來臨之時,堡主把堡門關閉,城堡內外是否會籠罩著一股恐怖的氣息,讓人幾乎窒息呢?
鄭氏后人介紹,潭城堡四周原建有4座碉式角樓。這些角樓不是與土堡主體同一時期建筑的,而是修筑于清末。增修角樓的初衷主要也是為了防御,清末匪患無窮,長年雄踞一方,占地為王,欺軟怕硬,讓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為了加強防御,鄭氏后人在土堡四周各修建一座角樓,樓高三層,四方懸山頂,穿斗結構,收分較大,遠看去像塔狀。角樓第三層高出堡墻,站在此層放眼四周,堡內外情況一目了然,建立了多個方向、上下垂直防御與打擊網,增強了土堡防御360度無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