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建道 街旁添綠 邊角建園——
莆田:打造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圈
“這里以前是荒林,沒有路,還有不少墓地,沒人喜歡來這。”吳江村黨支部書記楊家添說。
去年,荔城區(qū)企溪安全生態(tài)水系建設項目啟動,征地,鋪透水磚,建公廁、涼亭。轉(zhuǎn)眼,綿延3公里的步道依溪而成。茶余飯后,村民總愛往溪邊去。
生態(tài)綠心修復不止步,讓群眾暢享自然之美,吳江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2017年獲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2020年獲住建部推薦申報第十二屆迪拜國際可持續(xù)發(fā)展最佳范例獎……生態(tài)綠心保護修復項目正成為莆田構建自然山水格局的一張名片。
莆田荔枝成林歷史已久,2013年,以延壽溪及支流、周邊荔枝林帶為主體的市中心城區(qū)荔枝林景觀帶工程開啟,目前已完成約12公里。
“通過荔枝林帶綠道建設,將莆田市的公共綠地有機串聯(lián)起來,逐漸建成一個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具有荔林水鄉(xiāng)特色的城市綠廊運動系統(tǒng)。”莆田市園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李峰說。
借著綠道建設,周邊的自行車租賃點、驛站、綠道指示牌、垃圾桶、調(diào)度中心、休閑茶室、廁所、管理房、兒童活動設施、健身器材等配套也逐步跟上,建筑采用具有莆田民俗特色的仿古木形式,再輔以亭、廊、榭等園林小品。
遵循“能綠則綠”原則,近年來,莆田市全力打造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圈。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山水優(yōu)勢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依山傍水建園,形成分布均衡、布局合理的綜合性公園和專類公園。另一方面見縫插綠、街旁添綠,利用城市邊角地、廢棄地建設街心花園、社區(qū)小游園、微型綠地等。
“十三五”期間,莆田市全面鋪開公園綠道建設,實施綬溪公園、南湖公園、北渠綠道等公園綠道項目94個,完成投資約19.53億元,新增公園面積約405.38公頃,新增綠道約260.9公里。
截至目前,莆田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97平方米,建成區(qū)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86.12%,綠道長度約418.7公里,構建起“綠線串珍珠”綠地網(wǎng)。
城市綠色發(fā)展,沒有休止符。當前,莆田市正在推進綠道互聯(lián)互通,閉合串聯(lián)中心城區(qū)荔枝林帶貫通工程、城南綠道圈、面城綠道、城黃綠道圈、莆涵綠道圈、綠心北洋綠道環(huán),打造“六大綠道閉合圈”。同時推進公園建設,預計今年新增公園綠地70公頃,新建口袋公園35個。此外,打造迎賓大道特色園林風情道路、湄洲島媽祖論壇周邊花化彩化及湄洲大道花樣街區(qū),推廣屋頂綠化、過街天橋綠化、垂直綠化等多維度立體綠化。(記者 俞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