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消費仍旺盛
六六福創(chuàng)始人葉清星、翁文炳,是北高埕頭村人。80年代初,他們從走街串巷為百姓打金做起,經過20多年發(fā)展,六六福成為在全國擁有500多家連鎖的黃金珠寶集團。2013年,六六福入駐市中心文獻路黃金地段原“新華書店”店面,吹響了向莆田傳統(tǒng)核心商業(yè)區(qū)進發(fā)的號角。
當年10月1日,“六六福珠寶”開業(yè),店面被擠得水泄不通。2013年,“當時是黃金,就能賣。”陳真回憶道。
2013年,華爾街投行在美聯(lián)儲的授意下,開始做空黃金,金價從1565美元/盎司,跌至1321美元/盎司,中國大媽掀起了一股搶金潮。
莆田大媽也不例外,她們涌向文獻路上的各大黃金珠寶店,瘋狂搶購黃金。“那時候的黃金,供不應求,買黃金,需要預約。”王慧敏說。
正是在這波“黃金搶購潮”的影響下,文獻路上的黃金珠寶店,如雨后春筍地開起來。文獻路邁入了“金街”時代。
“六六禧珠寶”對面的華昌珠寶,同樣發(fā)源于北高鎮(zhèn)。1908年,北高鎮(zhèn)沖沁村張阿罕“金鑲玉”技藝珠寶首飾加工作坊在當?shù)匾咽肿呒t。1938年,張阿罕的侄子張如鑫、兒子張阿岳到上海拓展“金鑲玉”珠寶加工生意,華昌珠寶品牌正式誕生,揚名上海灘。解放后,因政策原因,華昌珠寶陷入停頓期,1998年,張國王正式注冊成立了“莆田華昌首飾有限公司”,實現(xiàn)了他的祖父張阿岳先生一生未竟的事業(yè)。
如今,文獻路“金街”擁有華昌珠寶、六六禧、阿二、阿三、阿四、周六福等黃金珠寶商店20多家。
莆田人有這么強的黃金消費能力嗎?華昌珠寶銷售負責人對筆者表示,莆田人的大宗消費占比前四位的分別是房產、結婚、教育及各項禮金禮物支出。結婚及各項禮金禮物支出都需要黃金。莆田人喜歡黃金,這與莆田的風俗習慣有關。在結婚這樣的重大場合上,黃金首飾不僅是首飾,也是財力、地位的象征。莆田人結婚時,三金一鉆(金戒指、金手鐲、金項鏈、鉆石)通常必不可少,加上孩子滿月、周歲,老人做壽,都需要黃金首飾做賀禮,這是剛性需求。黃金和房子一樣,都能給人安全感,莆田商人多,有錢人多。很多人認為,賺了錢,買房,買黃金,關乎面子。
如今,黃金珠寶銷售旺季已至,文獻路“金街”六六禧、華昌珠寶等店數(shù)十位導購每天需迎接上百批顧客。“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黃金珠寶消費的升級,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明證。下一步,我們將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為黃金珠寶行業(yè)貢獻一份力量。”王慧敏說。
(游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