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動作嫻熟,伴隨著腳底有節(jié)奏的踏板聲,木制的盧梭在棉線中自由地左右穿梭
海都記者第一次見到木質手工織布機,覺得十分新鮮。阿道告訴記者,這臺織布機從她奶奶那時候就一直使用,織布機已用了有上百年了,織布機外表看著破舊,卻依然十分堅固耐用。阿道告訴記者,一匹布從棉線變成布匹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搓棉條、紡線、耙線、倒線等等。“現(xiàn)在一般會去市面上買白色的棉線,然后拆成細棉線,再由四個人一起打理這些細棉線,將它們一根根套在織布機上。”阿道說,根據需要織出布的寬度來決定要用多少楨,她現(xiàn)在織的這匹布用了7 幀,每幀套了40 根棉線,一排過去就是280根。這些工序需要有耐心才能完成,一根線套錯或者斷線,整塊布可能就織不起來了。
孩子結婚 村人做壽 都愛用手工織布
織布機還要配紡線車,阿道向記者展示如何使用紡線車,只見她先將棉線纏在紡線車的錠子上,搖動紡車讓錠子高錠子轉后,左手陸續(xù)松動棉線,依次循環(huán)往復,不一會兒,一個線穗就紡成了。阿道告訴記者,用紡線車紡線穗要比手工纏線快得多。記者不禁感嘆古代人類的智慧,發(fā)明出這種省時省力的機器。
▲老人用紡線車將棉線紡成線穗
除了現(xiàn)在正在織的白布,阿道還會織花布。說罷,她從祠堂旁的屋內拿出前一段時間自己織的花布。記者注意到,這匹花布是用各種顏色的棉線織成的,雖不如現(xiàn)在的布匹鮮艷,但拿在手上卻很有質感。“在我們年輕那會兒,都會用花布做成被套,雖不如現(xiàn)在的被子蓋著輕便,但卻很貼身,十分暖和。”阿道告訴記者,在她大兒子結婚的時候,就是用自己織的布匹為他做了衣裳、被套等。現(xiàn)在織的白布,在村里有人家結婚或者做壽時,阿道便將布匹染成紅色,送給他們做成紅布袋,用來包裝禮盤,圖一個好兆頭。